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少年足球培养是国家足球的未来和发展基石,由于重视青少年足球尤其是校园足球,日本足球长期处于稳步发展过程中.日本校园足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其培养目标明确、竞赛体系完整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本文对中国和日本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现状进行比对,其中包括对中、日两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规模、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赛事设置等方面的比较.在此基础上通分析我国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总结日本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校园足球应当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坚持全面发展,完善比赛竞赛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教练员水平,推动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座谈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就当前全国青少年足球开展现状以及开展中存在的对青少年足球的认识、环境、体制机制、场地和经费、校园足球、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基础性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建议:转变观念,提高对青少年足球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宣传、优化改善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人、场地建设力度;校园足球活动方面对策;加强青少年足球的规范化训练与管理;健全竞赛体系;夯实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畅;布点学校选拔方式有待改进;布点学校校内学生足球活动开展不足;校园足球基层师资力量不足;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较为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部分足球老师和随机抽取的1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等院校五人制足球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期找出制约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因素,为高校足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实工作任务为对象,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校园足球发展需要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中的‘特种兵’”、“高校是校园足球的排头兵”、“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学生们应当知道些什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等5个主要方面就今后如何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开展我国的校园足球进行了分析讨论。这些观点阐述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广大学生、足球教师和足球教练员以及相关人员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四川民间足球联赛的足球爱好者的个人情况、参与民间足球活动的消费行为、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等进行研究,揭示民间足球行为的一些现状特征和规律,并得出结论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全民健身的开展和地方足协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足球活动场地、从事足球活动时间安排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足球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层的社区居民对足球活动的健身认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临汾市足球运动场地的发展速度较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受调查者都将足球运动安排到下午和傍晚时间;临汾市企事业单位开展足球活动状况良好,且有望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汾市体育活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五人制足球是国际足联正在推广的运动项目,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意识、体能均有益处,对足球教学、培养后备力量、全民健身运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更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并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和参与足球活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动三年来,兰州市小学、初中校园足球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经验与不足,找出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几个方面,梳理、反思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的实际开展与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足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为将足球专修课程打造为复合型足球师资培养平台提供参考与启发。研究揭示出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没有体现侧重点;课程内容倾向于传授足球技战术,没有体现出对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组织运用无法满足各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考核偏重于技术达标测试和理论知识的识记。研究最终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厘清课程目标,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素养的足球师资;课程内容侧重传授实践技能意义上的教学法,并重视足球文化的传授;以“竞赛活动的参与体验”为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开展理论教学;采用微格教学形式展开足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对校园足球活动方案的组织策划能力以及足球裁判员实践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述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2008年奥运会后,应尽快建立健全以足球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主体,以职业俱乐部青少年足球梯队、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业余体校、竞技体院为补充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多元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系统科学、社会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四川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青少年足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甘肃省青少年足球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足球重点城市,坚持"教体结合"的道路,以中小学为突破口,发挥高校优势,培养本土足球后备力量是甘肃足球崛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校园足球教师的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师数量紧缺、教学训练水平不高等情况,提出促进校园足球教师培养的路径:借助社会力量,推进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携手体育院校,全面提高校园足球教师专业能力;整合优势资源,拓宽足球教师专项培训渠道;调整招聘模式,集聚优势足球教练员资源.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力踢球的生物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踢球的动作在足球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脚和球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基础是动量守恒定律,决定打击动量的基本因素是打击质量和打击速度。通过对影响打击质量和打击速度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大力踢球动作的生物力学机制,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中小学足球业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学的足球业余训练曾经在河北省足球业余训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入,足球训练承办主体逐渐由国家转向社会,中小学的足球业余训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提高河北中小学足球业余训练的水平,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中小学足球业余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足球场观众暴力: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探讨我国足球场观众暴力现状与问题,首先回顾了我国足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进程,提出了足球场观众暴力不是舶来品的观点,并指出了我国足球场观众暴力呈现与国际接轨和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辨析了有关足球场暴力方面的几个关键词,讨论了我国足球迷闹事事件的界定问题,并对足球场观众暴力的社会安全阀理论以及防范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讨;最后,建议加快我国反球场暴力立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进入职业足球联赛是我国高校足球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但进入职业联赛后解决好影响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高校足球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得出完善的高校体育经费筹集渠道、系统的队员来源与去向管理、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在职业联赛中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和调控运动负荷,保证大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我们根据本院国子足球代表队运动员的特点了一套有球大负荷训练的计算,选择五项指标来监测训练的效果,结果表明本院男子足球代表队的有球大负荷训练收到了预期效果,整体质量已经达到我国优秀青年足球队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足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是近代足球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有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去进行身体训练,才能有利于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系统性阐述现代职业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内容结构以及其训练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目前在国内职业足球队的身体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广大足球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