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引入契约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来构建新的协同合作模式,并基于shapley值对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收益进行协同分配。研究表明,在三种机制保障下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敏感性分析表明,上网电价是影响供应链收益的最敏感因素,因此构建合理的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是促进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积极加入CDM可以有效增加各利益群体收益。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飞  李崇光 《软科学》2008,22(5):90-95
构建了基于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研究了基于修正Shap 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策略,提出了联盟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顾客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Shapley值,提出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应用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建立了n家企业合作对策的另一种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提出考虑风险因素情况下的新的利益分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克服了其他方法未考虑风险的不足,使顾客联盟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冯阳  路正南 《软科学》2016,(11):122-126
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矩阵,并采用"垂直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对TOPSIS模型进行改进以衡量方案的理想度,据此构建出包含效率和公平在内的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的碳排放权进行模拟分配,并采用和谐度函数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引入技术距离作为研究不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的关键途径,依据Klaus衡量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模型,考虑综合吸收能力因素,提出和改进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并以管理咨询企业为应用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对客户的行业知识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企业所处的知识环境、溢出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提出促进知识溢出效应的方式,验证企业问通过知识交流能够发挥各自更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收益分配方法不能很好地对具有交流结构限制的动态联盟收益进行分配,以及存在指标权重赋值主观性强等问题,通过结合图对策和云理论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收益分配方法。首先以传统平均树解法为分配基础,引入风险承担度、合作努力度和资源投入度等收益影响因素。然后借鉴理想点法(TOPSIS)的思想对云重心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基于正负理想状态确定了收益分配的修正系数,以弥补传统收益分配方法的不足。最后将云重心平均树解法应用到动态联盟收益分配的实例中,发现该方法的收益分配结果优于独立经营的结果,从而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边坡稳定状态与其影响因素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模糊系统,合理地进行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价对边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边坡稳定性分为稳定(Ⅰ)、基本稳定(Ⅱ)、欠稳定(Ⅲ)及不稳定(Ⅳ)四个等级,并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几何因素(坡度、坡高、开挖台阶级数)、强度因素(边坡岩土体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含水率)和外部因素(支护状况、日最大降雨量)三类,进而构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思想,综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最优组合权重。以我国西南地区10处铁路边坡为实例,采用理想点法中绝对距离和欧氏距离分别计算边坡实例评价指标对各稳定性等级的贴近度,并依据最大贴近度原则确定边坡稳定性等级。结果表明:①采用绝对距离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理想点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较为保守;②采用绝对距离与欧氏距离的模型评价结果正确率分别为70%和30%;③采用绝对距离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理想点模型最适宜评价欠稳定边坡,评价结果正确率为80%。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9,(11):42-43
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分担的合理性与项目成败息息相关,合理的风险分担必须建立在对项目风险准确而全面的识别之上。本文建立基于HHM-修正shapley值法的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利用HHM从多方视角、多个维度及多个层面进行风险识别,给出完备的风险清单;采用修正shapley值法以风险分担原则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担。这对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的合理分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Shapley值法的配送中心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冠新  刘玲玲 《科技与管理》2010,12(3):23-25,39
配送中心动态联盟已经成为大多数配送中心的发展战略,而动态联盟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利益的分配。本文在Shapley值法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成本、贡献、风险"3个因素,分别采用公平理论、Shapley值法、综合评判计算了基于成本、贡献、风险的利益分配值,然后进行群体加权得出最终的利益分配值。这种方法对Shapley值只考虑"贡献"这一因素的不足进行了修正,使利益分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韩国元  陈伟  冯志军 《科研管理》2014,35(2):119-126
选择合作创新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及获得技术突破的最优博弈发展策略。合作创新伙伴的评价与选择是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首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作创新的效率和效果。为了科学有效且简单地实现合作创新伙伴的选择,本文将微粒群算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方案多属性决策方法—基于微粒群算法定权的改进TOPSIS法。通过以与最优和最劣对象距离之和最小为准则,建立一个关于权重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给出其数学规划模型,运用微粒群算法求解指标的权重;为克服传统TOPSIS法的不足,基于集对分析联系度的思想,将理想点与负理想点视为确定不确定系统中相互对立的集合,在考察备选方案与理想点或负理想点的联系度时,充分考虑了对立集合的存在,构建了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合作创新伙伴的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H汽车集团汽车新技术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实证分析中,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多种企业和嵌入关系组成,园内各生态企业间构成“产业生态链网”,链网中的企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构成了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系统。为分析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的发展水平,应用灰关联模型对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经济、环境、物质减量循环和网络结构关联度分析能反映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及网络稳定性状态,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热潮,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生物群落关联度这一生态学概念,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生态内涵出发,提出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总关联度生态率两个重点生态网络指标,将其用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若干实例的分析,并引其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据以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阐明门户地区内涵的基础上,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分析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体的区位特征,指出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以制度创新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流入和以园区建设构筑产业成长空间载体两方面,随后阐明了民和县产业发展重点,包括特色工业、生态农业和商贸旅游业.最后,基于县域交通系统和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了全县产业布局的“工”字形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和促进循环经济至关重要。论文运用 修正的 模型,对2018年21家从事生物质发电业务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发电企业经 调整的 效率显著低于初始 效率值;生物质发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不同企业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化程度,产业链完善程度,废弃物处理量和运营能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治理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废弃物资源化尽管具有环境效益,但经济利益才是企业实施资源化的根本动力。为促进工业园区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废弃物排放,构建了政府引导园区企业进行废弃物资源化的博弈模型,据此研究政府对企业的最优价值补偿政策,及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决策,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政府给予企业合理的价值补偿,可协调企业间利益,充分调动园区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的积极性,提高园区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2)与园区企业间废弃物协同处理模式相比,政府对园区企业自行回收再利用模式的价值补偿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本地产业布局与两地竞争性招商两种背景下企业向外生型企业集群的迁移,通过将园区所在地政府与园区企业合并作为分析主体,对影响企业作出不同迁移决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治理非集聚性迁移的具体应对方式以促进工业园区集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产业演化及创业合成相关理论,从新兴产业创业合成的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切入,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了由宏观经济、市场规模、行政制度、科技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资金资本、资源整合9个维度共23个指标构成的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评价体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其中产业集聚区规模、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市场成长性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较高。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为政府提升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及新兴产业内企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