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磷酸浸渍葵花籽壳在350850℃的炭化温度下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用自制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通过对磷酸浸渍比、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溶液的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得到在磷酸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炭化温度为650℃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494.883 m2·g-1;在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温度为20℃、溶液p H为7的条件下其对水溶液中的硝基苯有最佳吸附效果.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5.82%、吸附量达到47.91 mg·g-1.  相似文献   

2.
以磷酸溶液:花生壳质量比为1.5:1的磷酸浸渍花生壳。在300℃~900℃的炭化温度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用自制的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并从磷酸浸渍比、炭化温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的pH值几方面考查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浸渍比为30%、炭化温度为800℃、吸附时间为80~90 min、吸附温度为15℃、溶液pH为6~8时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最好。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为90.06%、吸附量为45.03 mg.g-1。  相似文献   

3.
以废弃的羊肚菌菌棒为原料,ZnCl_2为活化剂制备废弃菌棒活性炭.考察了废弃菌棒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浸渍比为30%、炭化时间为45 min、炭化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最大,为720 mg/g.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前后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幅度提升,达到657.5 m2/g.  相似文献   

4.
以氯化铜为铜源,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CuC12/AC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质量分数、浸渍时间、浸渍液与活性炭的质量比(简称浸渍比,下同)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铜溶液质量分数为20%,浸渍时间为60min、浸渍比为5.0,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载铜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1.50mg/g。对模型进行检验,验证其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以白芍秸秆废料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磷酸浓度、浸渍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白芍秸秆活性炭产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677.7 m2/g,对碘的吸附值为1098.6 mg/g,亚甲基蓝的吸附值为316.4 mg/g,收率为60.5%。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微波活化的方法制备脐橙皮渣活性炭,采用正交法探讨活化剂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微波辐照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因素对活性炭不同孔隙形成的影响不同;脐橙皮渣活性炭微波活化的较优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30%、料液比1∶6、浸渍时间24 h、微波功率700 W、微波辐照时间10 min,在该条件下,脐橙皮渣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 523.5 mg/g和390.0 mg/g.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下制备高吸附性能木质活性炭,探讨了研磨时间、浸渍比(磷酸与绝干杉木屑的质量之比,下同)、磷酸浓度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同时,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显示:经过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处理后,机械力化学激活作用有利于木屑与磷酸之间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同时促进更多纤维素发生热解;此外,机械力化学辅助作用可能降低了纤维素热解过程中聚合及芳构化阶段的温度;通过N2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机械力化学法所制备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8.
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壳为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对酚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验测定了苯酚、对硝基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或Langmuir等温式分析,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在苯酚与对硝基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当活性炭投加量不足时,两种酚之间存在竞争吸附机制,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平衡常数大,因而优先吸附,混合酚的总吸附量与总平衡浓度、吸附时间的关系与单一酚溶液中的吸附类似.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棉花秸秆为原料,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棉秆基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氯化锌与生物炭的质量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持水能力的影响.以持水能力为参考指标,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棉秆基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锌与生物炭质量比为3∶2、浸渍时间为20h、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90min,此时活性炭的持水能力为7.77g/g.活性炭的SEM、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炭孔洞结构已被破坏成为碎片,在碎片上还可看到更为微小的孔洞;活性炭的平均孔径为3.73nm,最可几孔径为1.81nm.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分别进行NaOH和HNO3改性。考察三种生物质活性炭的用量和粒径、水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对水溶液中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0.15~0.30mm的生物质活性炭投加量为0.30g,pH值为6.0时,对溶液中Cu2+具有很好的去除率,在36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和ΔS0>0,为自发的、吸热的和熵增的过程,对水溶液中Cu2+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相同条件下,三种生物质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效果表现为:NaOH改性>HNO3改性>未改性。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具有较好的氧吸附性能及导电性,MnO_2有较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以MnO_2为电催化剂,活性炭为吸附氧材料制备氧还原阴极.首先确定了催化层中MnO_2与活性炭的比例对氧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然后分别对活性炭进行HCl、H2O_2、HNO_3、NaOH改性处理,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对氧还原阴极催化层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测试阴极极化曲线研究氧电极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催化层中MnO_2、未改性活性炭和聚四氟乙烯(PTFE)的合适比例为20%∶70%∶10%,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均使催化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得到改善,10%的H_2O_2溶液对活性炭处理后的电化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_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_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_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以可再生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料,CO_2为活化剂,制得玉米芯基活性碳(ACs)。通过改变活化温度,进一步研究了ACs的孔隙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900℃时,ACs可获得最大的比表面积(1 427 m2/g),总孔容(0. 866 cm3/g)及发达的微孔结构,且AC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有最大值;而当活化温度为800℃时,ACs具有最高的CO_2吸附值且极微孔含量丰富。ACs对CO_2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极微孔含量,而与比表面积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 ℃,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H_3PO_4和Na OH为活化剂制备脐橙皮渣活性炭,从吸附时间、p 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研究两种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活化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好于酸法活化的活性炭,两种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可能都属于多分子层吸附,但碱法的活性位点更多.两种活性炭的最佳吸附条件分别为:酸法p H值:3.0,吸附时间:4 h,活性炭投入量:0.03 g,初始浓度:10 mg/l;碱法p H值:2.0,吸附时间:7 h,活性炭投入量:0.02 g,初始浓度:10 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氨水浸渍法对果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讨论不同氨水浓度(5%、10%、15%、20%)对果壳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改性后的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浓度对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及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氨水浓度为10%时,活性炭表面形态清晰,凹槽分布均匀,比表面积提高至775.1382m2/g,较改性前提高了6.5%;改性前后活性炭微孔孔径集中分布在3.5 nm;果壳活性炭的吸附率随氨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氨水浓度为10%和15%时,吸附率分别达到86.51%和86.54%,吸附率相比改性前有所提高。而当氨水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9.
茶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以茶产业剩余物——乌龙茶茶梗为材料与工业活性炭为原料、硫酸亚铁、柠檬酸为添加剂,复合制备出具有独特吸附功能的材料。然后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添加剂、不同配比复合材料对苯、氨水、以及甲醛的吸附性能,从而来确定出最佳的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1)在最优条件活性炭含量为80%,硫酸亚铁含量为4%,柠檬酸含量为0%时复合功能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2)加入适当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苯吸收值、甲醛吸收值,是制备较高活性炭和茶梗复合制备复合吸附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酸屑比、研磨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是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四个关键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目标,对四因素进行BBD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二阶模型,确定了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磷酸活性炭的较优操作条件为:酸屑比2.00,研磨时间22min,活化温度406℃,磷酸浓度20%,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1195.23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