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极大的失误,就是无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在指导思想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亟须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说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联合的社会的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者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联合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这三者的相继更替,是按照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完成的过程;恩格斯对个人所有制的解释与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对于认识全民所有制的实质,正确进行国有制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不同意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解释为重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也否定了“国有财产个人化”的错误主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马克思说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联合的社会的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者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联合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这三者的相继更替,是按照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完成的过程;恩格斯对个人所有制的解释与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对于认识全民所有制的实质,正确进行国有制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不同意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解释为重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也否定了“国有财产个人化”的错误主张。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是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注重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哈贝马斯面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认为只要运用交往行动理论,就可以获得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交往方式,拯救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病,重建社会的和谐统一。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的论述,从唯物史观出发来理解交往,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认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精辟概括;昭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名设想,挖掘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肯定成果”不能超越、多国共同胜利论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应遵循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分析俄国问题时,预见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社会跳跃发展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社会形态更替是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国也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也有着其本身的合理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从“生产的一般”和生产力的视角上考察市场经济时 ,马克思认为 ,市场经济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制度 ,它可以而且必然同处于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国家相结合 ;当从“生产的特殊”和“生产关系”的视角上考察市场经济时 ,马克思把市场经济视为是具有社会基本制度属性的经济运行形式。因为 ,任何生产都是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的生产 ,市场经济只有同一定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当然 ,马克思考察市场经济的这两种视角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规定的 ,忽略或撇开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都会曲解和阻碍我们对马克思市场经济学说及其现代意义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赛继承、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单向度的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马尔库赛从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哲学、思维逻辑、人的本能等诸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攻击性的、压抑性的病态社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肯定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和救赎之道。文章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解放逻辑三个层面对马尔库赛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并将其发展成自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他们以"异化"与"技术理性"为切入点,从意识形态领域、大众文化、技术理性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畸形的生存状况。但这种批判并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而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引申来的人本主义批判漩涡中,因此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精神背道而驰。深刻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提出,用新理性取代单一的工具理性以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艺术是逃避工具理性和物化的最后避难所,现代性的救赎之光只有通过艺术的瞬间经验才能投向这个世界。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理性造成了肯定性的思维方式和单向度的社会,但他认为,不应该全盘抛弃科技理性。科技理性在计划和开发可用资源等方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人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理性观念。这种新理性是一种包含批判和否定精神的历史理性,它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幸福的统一。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哈贝马斯批判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目的合理性的泛滥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提出用交往合理性取代单一的目的合理性,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是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根本途径。法兰克福学派试图拯救和重建理性,并探讨了如何建设一个合理化社会的问题。当代中国同样面临着如何守护价值合理性、抑制目的合理性的过度膨胀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思想提示我们,理性是多侧面、多向度的,要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理性精神,理性的潜能并未枯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派别和个人比较多。他们高估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持资本主义社会说的主要有两大派别,最具代表性的是托派。托派观点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联托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说的提出者,陈独秀是中国托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见解是中国托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在托派中持最极端最片面观点的是"动力"派,刘仁静的观点则离客观现实最近。资本主义社会说作为直接对立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革命根本问题起到了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理性批判,抓住了人类主体体现自身本性最重要的支点——理性,对理性自身进行了批判。启蒙理性批判,不仅把工具理性的合理性概念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而且用于解释并证明,在人类早期神话中理性的异化就已初露端倪,从而揭示了理性异化的生存论根源。启蒙理性批判发展为法兰克福学派独具特色的工具理性批判。启蒙理性批判,继承了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与科学技术合理化批判,拓宽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野,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6.
从马尔库塞、莱斯到高兹,他们在把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哲学文化批判转变成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同时,把古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变成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生态学批判。基于此,当时任职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本·阿格尔在197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中,将莱斯的两部著作盛赞为对一种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最清楚、最系统表述”,并宣布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支派和环境政治社会理论新流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四个代表人物的思想的阐述,从而得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即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以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社会心理、技术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看待技术使用的利弊。但该学派未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从合理性和合法性两个维度对现代性展开了文化批判。前者批判的是工具理性及同一性思维,指出了出路在于变革哲学范式;后者批判的是资产阶级国家获得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探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变革的前景问题。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留下了诸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无情揭露和批判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病,以社会批判理论而闻明于世。他们认为,“启蒙精神”虽然给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推动了发达工业社会的进程。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启蒙精神”已经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必须对启蒙精神、科学技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