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是否具备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课程观、教育目标观、教学观和课程评价观。  相似文献   

2.
心理教育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其更具综合性和渗透性。由于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这是一门全新而陌生的课程,因此在心理教育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误区:认为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是教育专家的工作,缺乏对课程的科学认识,把课程等同于教材,对心理教育课程采取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作为课程的唯一目标等等。显然,着力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心理教育的课程意识和适应水平,是目前中小学心理教育最为迫切的客观需求。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加强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来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专业能力的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规范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师和课程就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行为以课程为载体,课程的组织实施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和课程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教师课程能力作为教师与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路线,决定着课程功  相似文献   

4.
董惠平 《山东教育》2004,(28):37-38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由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直接发生关系的是教师,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是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人。而我们教师如何拥有有效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因此,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想支配着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转变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程异步教学,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改革。既涉及到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也涉及到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的培训等。但是,课程改革到了具体实施这个环节上,必须有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方可落实。教学改革应被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否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真的有了根本的转变,应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7.
课程意识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当前课程实施实际看,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有助于教师树立大局观、整体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从而高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程权利为何难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课程权利是指课程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所赋予教师的,有关课程决策、设计、评价、实施等方面的权力及利益。从课程理念看,新课程改革提倡“生成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对于教师而言,不是给定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要素,而是可以变更的教育要素,是与教师的人生阅历、教师的独特教育理念、师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教育情景直接关联的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9.
任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而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怎样理解就成了学校教育成败、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曙 《青年教师》2004,(7):41-43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新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真正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以及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课程编制方法指导,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质量。为此,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便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必须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课程审议可分别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大纲》统领的竞技体育教学的成败进行分析,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对新课程体育技术教学的思想进行推敲。建议: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技术教学度”要拓展总体宽度、缩小个体阔度、构建不均称的深度、增加个体选择的余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技术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2):372-388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history from apartheid to democracy, the aspiration to reform schools is a recurrent theme in South African education. Efforts to reform education in schools based on th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 curriculum approach created major challenges for policy makers in South Africa. The purpose of this exploratory research was therefore to determine whethe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lack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o cope with curriculum reform and whether this incompetence results in them experiencing Tobephobia (TBP).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this investigation. 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50 teachers in 25 public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lson Mandela Metropole. In terms of their responses, it was evident that the teachers’ concerns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OBE curriculum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ability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changes in their classrooms. The comparison of OBE with the syllabus by the teachers evoked their bias towards the traditional syllabus approach in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all learners.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bag gage associated with the syllabus in South Afric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tandards approach to the curriculum be consid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resolve the curriculum problems in secondary schools. The responses from the teachers in this exploratory study once again af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BP in secondary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意识是教师课程与教学素养的基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力的集合,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自觉行动和积极参与的前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建立在对课程标准认识的基础之上,是教师使用课程标准的意愿并表现为一定的教学行为。生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途径主要在于增强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等方面。对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评价主要衡量教师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如何,能否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术科"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通过对"术科"课程建设的价值与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人文主义课程观和整体教育课程观的价值取向,这是"术科"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首部全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月2日,美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和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共同颁布了首部《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这将改变美国各州课程标准差异极大的混乱局面;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民间组织联合发起的,各州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课程标准的难度有所增加,立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从而确保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现已有48个州同意采用此《标准》,联邦政府还将通过竞争卓越计划,对采用此《标准》的州将给予资金支持,这将对美国基础教育未来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基础教育中的新音乐课程改革早已全面展开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纵深推进,而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却出现了与基础教育的改革不相适应或与新音乐课程标准相脱节的现象。剖析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应从限制扩招、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音乐课程资源的重新开发等几方面着手进行全面改革,以期真正达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也谈新课程改革之代价——与孙天华、张济洲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军 《教育学报》2007,3(1):17-23
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面对诸多对新课程改革有“轻视知识”倾向的讨论,有学者试图用代价论的观点来遮蔽这场讨论的实质。然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能等同于改革的必然代价吗?且须以“轻视知识”为代价吗?居于我国国情能承受这种代价之痛吗?应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大破大立吗?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新课程改革要分清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所谓的改革代价,认真权衡改革所可能产生的利弊,理性对待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认清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与误区,摒弃将知识与能力二者机械分割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发展观,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境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的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渗透式课程到独立式课程、从绿色课程到绿色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肩负环境教育使命的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以下新的目标:一是满足为中学独立式环境教育培养专门师资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大学环境素质教育和中学渗透式环境教育需要积极建构绿色校选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围绕绿色课程改革和绿色科研厦其实践的地理科学重点专业建设,推动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两种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为主,并受其影响.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和利用二者的优势,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最佳结合点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生活化和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潜课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