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着劳动实践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不足、劳动实践内容的信息化转向缓慢、劳动价值认识的淡化等问题。信息化新态势带来的劳动教育现实困境,需要从构建劳动教育有力依托、适应社会信息化新要求、瓦解劳动功利化倾向等方面寻求科学的应对策略,多方位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的"离身之态"带来劳动教育符号化,脱离了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导致学生身体在劳动教育中的缺位、劳动情境在劳动教育中的错位.劳动教育应是一种具身认知,以生活实践活动为核心引领,在具身化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教育者应按照身心同一、心智统一、知行合一的原则采取行动策略,具身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回归具身劳动教育的行动策略,即重在"以劳育人",实现中小学生内在与外在的通感获得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深入领会“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核心,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承担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课准备等工作,逐步开展全员育人、班导师全过程育人、创新实验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竞赛育人、课程育人、劳动育人、心理育人等工作。全面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担当和能力,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全面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劳动对于引导学生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淬炼生产劳动技能,体会物质产品的来之不易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工业生产劳动在小学阶段的常态化推进,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本研究提出以“产品化”为导向的协同型、整合化、应用式工业生产劳动项目开发策略,以“学做创”为驱动的工业生产劳动项目实施机制,并尝试在此过程中融入增值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锚定新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采用社会系统动力学和系统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生态系统。研究发现,新时代必然劳动向自由劳动过渡的窗口期已经到来,劳动教育应该从必然劳动育人向自由劳动育人转变。重塑高校劳动教育生态需要培育初始劳动的原动力。劳动目标导向、初始劳动信心、劳动人际交往、劳动价值体认有助于形成内驱力。高校目标不清晰,缺乏新思路新招法,校企脱钩、劳育分离,难以形成劳动育人新动能。建议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三全”劳动育人,回归大学办企业;健全考核评价和法律保障制度,肯定劳动成果,提升劳动期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聚焦与泛化相结合,构建合作共享、自主开放的劳动育人新生态。  相似文献   

6.
社会服务是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历练劳动能力等育人价值.在分析社会服务在中小学实施现状及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提出丰富社会服务的实施内容、规范社会服务的实施环节、建立社会服务的保障机制等策略,使社会服务能真正落实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A0):13-15
在当前实践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学树立了全新的目标,那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该教育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实践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综合修养与道德品质,具体包含劳动价值理念、实践精神、劳动技能、良好习惯等。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课程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从而深入挖掘与开发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实施高效的教学对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先是论述实践导向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接着阐述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总结出实践导向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几点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一方面研究了在新《劳动合同法》下高校与教师、教辅等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另一方面探讨高校与教师、教辅等非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在新《劳动合同法》下的高校人事关系,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改革和高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学校课程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课程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家庭、学校、社会中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资源整合为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劳动课程科学性和序列性的应然体现,是促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从理念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实施评价等四个层面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建构,为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校训引领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程资源确定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模块,开展劳动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秋虹 《福建教育》2023,(31):34-35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作为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实施劳动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园根据园所实际情况,采取了系统的策略,包括: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制订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实施过程中注意内容有效衔接,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等。幼儿园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劳动教育,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缺位成为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文章阐述了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通过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劳动教育内容,以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为途径,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家校社在理念、信息、资源、场地等方面的联动.该模式在探究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为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智能时代人类的劳动方式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机器换人”而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机会从而带来了劳动的存在论问题,因数字劳动对劳动与休闲界限的模糊、劳动的物质性和目的性等特征的消解从而难以分辨劳动与非劳动的区别所导致的劳动的认识论问题,因“玩劳动”对劳动的育人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生存意义的解构而导致的劳动的神圣性问题,因平台化劳动对雇佣关系的隐匿而以“自我监督”、“自我剥削”及“主动性受迫劳动”等方式所加深的劳动关系问题。这既是智能时代对劳动提出的新问题或对劳动观形成的新挑战,也为劳动观的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劳动教育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均比较匮乏,文章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立足区域实际,实施"幸福教育",探索了新时期地理劳动教育的途径、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加强学科融合,让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成为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孵化器;注重文化契合,让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新阵地;突出主题整合,让项目式学习成为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育人的新途径;重视教评结合,让"四全"策略成为区域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劳动供给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文章首先以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个体劳动供给模型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跨期决策、劳动市场的参与以及工资内生化等问题,并指出,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最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验实证方面,本文给出了这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本文进一步指出,劳动供给理论的研究正沿着行为经济学拓展的新领域展开,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一行为劳动供给理论,并比较其和新古典理论的主要分歧。结论部分指出劳动供给理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王李娜 《辽宁教育》2023,(14):79-82
小学阶段是教育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关爱求恒,发展致远”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在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同时注重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通过实施课程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质团队等策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假日劳动主题实践作业是学生在假日期间开展的以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作业,强调“家校社”协同实施,是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载体之一。在分析假日劳动主题实践作业定位的基础上,从目标、内容、评价等维度明确设计导向,以整合式、序列化、项目型为策略设计适合学生生成与发展的作业,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价值自觉,提升劳动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锻炼人、培养人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探究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