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袁朗  吴平 《图书馆杂志》2022,(3):135-14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简称《善目》)是一部受学界广泛认可的全国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善目》著录需修订、体例可调整、善本内涵的讨论与变化、善本信息的变化、港澳台地区善本目录需收录,使《善目》的增订势在必行。引入图像研究法,调整善本标准,构建善本联合目录网络平台,对《善目》进行全面增订,是整体推进《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研究并具有创新性的可行途径。《善目》的增订,将引领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和古籍整理保护人才的培养,势必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朱琳 《中国出版》2023,(24):61-65
民国时期,古籍丛书的出版市场中,存在新旧善本观的对立。以商务印书馆为首的旧善本派,在书目选择上倾向罕见之本,版本上青睐宋元旧椠,装帧上以线装为尚;以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为主的新善本派,则在书目上倒向常见实用之书,版本上求精不求古,装帧上对洋装情有独钟。上述差异不仅构成了观念上出版策略的不同,也造就了实践面向取向迥异的两种出版风格。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装帧“减重缩页”为显著特征的物质性转折,标志着新旧两派的合流,新善本观渐居主流之位,这也是近代古籍出版实践中整体航向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3.
宋人善本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杰 《图书馆杂志》2004,23(5):65-71,64
本文考证了“善本”在宋代的首次出现时间,对宋人的善本观进行了探讨。宋人善本观与前代相比日趋明朗,其总体特征是对内容完整无误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崇古本、旧本、写本,尊官本,嗜金石拓本,重精校本,求足本、完本。另外,对于版本外在形式的美观,宋人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值得指出的是,宋人的善本观在具体的文献环境下还呈现出灵活变通的特点,说明其已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4.
张铁 《图书馆界》2010,(4):24-26
分析了地方文献类新善本的定义、版本价值和保护收藏范围,介绍了黑龙江省图书馆新善本保护工作的实践,并对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类新善本界定标准做了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版本价值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对地方文献类新善本进行重点保护与收藏。  相似文献   

5.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133-114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是我国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版本目录学者,特别是他对于善本的认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超越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善本观。他重精校本,崇古本、旧本、稀见本,求足本、完本,嗜金石拓本、朱墨本,尊官本,讲究版本形式与工艺的精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期刊善本不应与图书善本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根据期刊版本流传的特点,论证评价标准适当放宽的理由;提出了近现代期刊善本的7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期刊善本不应与图书善本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根据期刊版本流传的特点,论证评价标准适当放宽的理由;提出了近现代期刊善本的7条评价标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8.
历史资料有真伪之别,精粗之分,运用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运用古籍时则要讲究版本的优劣,不仅要利用普通版本,更要重视其中的善本.本文谈谈我国古籍中的善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对古籍善本《广韵》的全国收藏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广韵》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铁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34-137
分析新善本的定义、 特征、保护收藏范围,介绍图书馆界对新善本保护工作的实践,并对黑龙江省图书馆新善本界定标准做简要说明。指出开展新善本保护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是文献学、版本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图书馆界应高度重视近现代文献版本价值;提出在做好古籍普查的同时,开展新善本的普查工作,制定全国性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使新善本的保护和研究更加深入与广泛。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古籍版本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与古籍版本学曹之Abstract:LuXun(1881~1936).beingagreatwriter,thinker.revolutionaryandabibliotistofancientbooksaswell.hadmadeaprofoun...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福建为数众多的私家藏书快速流落市场。清同治十一年至十三年,浙江著名藏书家陆心源在福建为官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访书、购书、借书活动,对闽中故家所藏宋元旧刻、精抄秘本搜访不遗余力,收获颇丰。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陆氏藏书目、书志、题跋及其他相关史料,对陆心源在闽期间的藏书事迹一一加以稽考,既是对陆心源生平研究的有益补充,也可藉此考察近代福建私家藏书聚散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荀勖<中经新簿>"但录题",是指其仅详载每部书的篇目,而没有介绍作者、评价图书的叙录.<皇览簿>一书因为篇目众多,而在<中经新簿>中单独分为一卷."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这一说法,出于对史料的多种误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晋人荀勖始创图书四部分类法,此已为学界所共知.但在此法发明之前,“四部”一词在之前文献中已多次出现,并始终与“五经”连称,构成“五经四部”这一专有名词.可见这两个“四部”在内涵上并不一致.此处所谓“四部”,当是指汉代六艺中乐、《论语》、《孝经》、小学四类书籍.然而在当前的古籍整理中,学者们却习惯于用荀勖所分之四部书籍来解释它.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解,兹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15.
威海市古籍庋藏宏富,市图书馆及文登、荣成、乳山图书馆均有大量收藏。尤以文登为最,以《守皖谳词》和《巡漳谳词》为代表的69种古籍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8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丰厚的藏书源于当地悠久的人文传统,威海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刘必绍、董祚远、于琏、于熙学、于颐发、毕以绣、孙福海、孙葆田等著名藏书家。如今,《威海市古籍联合目录》完成,为研究利用威海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一座巨大而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山峰.文章通过鲁迅与杭州抱经堂书局的多年交往,旨在说明鲁迅不仅是一位坚定的文化战士,而且还是一位传统意味十分浓厚的文人,他身上常常折射出许多旧式文人的影子,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全面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杨艳燕 《晋图学刊》2010,(3):105-107
古籍普查是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大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培养公众保护意识,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必要手段。该文介绍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古籍的来源,分析了馆藏善本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回顾历代善本观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从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三方面,为古籍善本价值的科学评价构建了一个动态、定量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阐述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追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善本目录增订缘起的基础上,从遴选善本、丰富类型、考证索隐、分类排序四个维度阐释了善本目录增订的内容,指出古籍目录整理具有传承性,并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冀为古籍整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