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画在中国的命运是和中国的美术教育相联系的,朗世宁等西方传教士未能在中国普及油画,五四后的现代教育和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使油画在中国开始流行,一个世纪以来油画在中国姓东还是姓西是争论的焦点,本文指出油画现已具有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成份,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方共同拥有的,是国际性的.  相似文献   

2.
任春艳在《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宣传,给中国近代思想界以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女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系统、行为系统、价值系统的内化不足上,其成因除教育系统内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及国家宏观教育决策等教育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影响没有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原料和养份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于内而言,主要是国家实力之衰弱、中国传...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有着生命的联系,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其教育目标——民族精神;内容——伦理道德,及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等中的精华部分,借鉴吸收,批判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5.
刘克娟 《教师》2015,(2):112
中国个性化教育的缺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教育评价这三个维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影响,试图找出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教士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具备条件对中西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系统比较研究的群体。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19世纪前期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研究,侧重于把中国经书翻译为各种西方文字。德国传教士安保罗则是独辟蹊径,对儒学经典《四书》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即《四书本义官话》。其目的是让中国孩子、中国民众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他对基督教文化与儒学思想比较分析所进行的思考,更好的实施“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社会学成因(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系统、行为系统、价值系统的内化不足上,其成因除教育系统内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及国家宏观教育决策等教育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影响没有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原料和养份之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于内而言,主要是国家实力之衰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之已有缺陷、他者思想在中国之结构性内化;于外而言,主要是:他者文化、教育及意识形态之渗透、现代性之全球自然拓张。  相似文献   

8.
全球、中国、教育是分析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语境。从中国语境来看,中国文化历经驳杂生成、一统确立、吸纳同化的强盛自主发展之后,逐步进入本能抵制、部分认同、全面接受的动摇式微时期,在新千禧的近十年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人们特别是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中国文化开始步入复兴重建时期。从中西关系这一维度来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进行宏观考察,不仅可以廓清国人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式微情状的了解,亦可增强国人对加强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和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丰厚遗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理孕育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有关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遗产提供了依据,也为学习吸收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提供了支撑,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2.
詹艳 《文教资料》2006,(26):83-84
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不可避免被夹带进来,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传教士的活动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传教士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及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和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 ,对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相关与整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圣外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批判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它有利于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种文化还有利于我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对于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在许多高校中,由于务实的心理导致他们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本文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启了中外教育交流活动的历程。尽管这种中外交流充满着被动的痛苦和艰难的探索,但毕竟表明了一个道理:中国过去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了,从而引发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历程及其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探析,以便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角度还是从大学生个体教育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为背景,从文化的视角对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些整体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形成主要是一个“同化”而非已有传统被外来成分“异化”的过程;与极端化的趋向相对照,中国的数学教育更加倾向于在各个对立面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中国的数学教育特别强调教育的规范性,从而也就与西方特别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110-112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