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兵法》“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隐含了"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孙子认为,人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破除了"道德制胜"与"占卜测胜"的哲学迷思。孙子"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在战略、战术上有广泛深刻的实践。在战略层面,孙子强调"庙算"和"修道保法"。在战术层面,孙子推崇"出奇制胜"和"避实击虚"。此外,孙子"以人为本"胜利哲学在情报领域的应用格外鲜明,首次创立了"以人为本"的情报活动理念,远远超越了古代西方"以技为本"的情报活动理念。《孙子兵法》"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兵学向谋略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却抑制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在进行转变,部编版语文教材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动,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外阅读"版块,把原来人教版中的"略读"改成了"自读",而"精读"改成了"教读",这样一来,就在课型结构上达到了"三位一体"的模式.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策略,积极适应教材变化.  相似文献   

3.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本文讨论动态助词"了"在复句中的隐现,采取学界的一般说法,将这类"了"标注为"了1"。选取"行为—结果或效果"篇章作为篇章背景,在约9万字的封闭语料中进行观察,期望为"了1"的隐现提供典型的研究视角,并梳理出典型模式及"了1"的隐现规律。  相似文献   

4.
朱兆霞 《中小学电教》2012,(Z1):109-111
在一节公开课上,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在E盘建立"多媒体"文件夹,然后在"多媒体"文件夹下建立"文档"、"图片"、"音频"、"动画"四个子文件夹。当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练习后,笔者找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公开演示自己的操作。她在E盘中首先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然后命名为"文档"。下面的学生一下子  相似文献   

5.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涵,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无"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最早应当从老子始,老子思想中"有无"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涵是隐而不彰的,到了庄子那里,"无有"并在即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了,魏晋时期"有无"思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最高峰,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有无"思想的最终逻辑演化。而张载的"有无"思想就吸收了新道家所发展的"有无"理论,将"有无"转化为"虚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仁学思想始创于孔子,并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到了宋明理学家那里更是把"仁"抬高到了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朱熹在吸纳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构建了自己的仁学思想体系,他认为"仁"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中间环节,并且在这过程中儒家之"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仁、礼关系层面,朱熹指出"仁"包"仁义礼智"四德,且"仁"在其中处于统领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仁、礼非是二物"、"仁礼合一"的结论。另外,朱熹秉持着早期儒家"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认为"己"即是"私欲",而"礼"为"公理",要"克己"才能"复礼",且二者是同一工夫,不能割裂,"克己复礼"之后便能"为仁"。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8,(1):65-69
郭象的"独化"思想,将"有"与"无"相谐统一,用"物各自造""独化于玄冥"为物之存在找到了现实的依据,在集成和发展魏晋玄学本体论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在对物"性"的突显上,郭象强调了"自性"的意义及"性分""性极"的分界,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事物"以性自动"的动态生化过程。同时也以"性足"的审视及"顺物"的方式显现出"足性逍遥"的审美观照。此外,郭象还通过描述事物在"玄冥"中的完满状态、构建"无待"与"相因"的关系来表达对"玄冥之境"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知行"教育的统领下,在"为孩子的人生负责"这一理念的感召下,湖西街小学创建了"小树在成长"德育特色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本文对"小树"德育的举措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面描述云南方言"掉"的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方言"掉"与动词、形容词的组合能力在四个方面强于普通话。云南方言中存在"VC掉O"格式,为云南方言"掉"的语法化补充了新的结构类型。在关注该结构中"了"的语法性质的前提下,讨论了云南方言中的"掉"在不同结构中的语法性质,认为"掉"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但是尚未完全虚化为体标记,存在完成体助词"掉"、唯补词"掉"以及羡余成分"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月刊》在2011年第9期刊登了郭锐老师的《"呼之欲出"误用了》一文,在2012年第4期又刊登了胡礼湘老师的《"呼之欲出"并不是"即将出现"》一文。两篇文章都对"呼之欲出"这个成语用法进行了纠误,例举了很多媒体误用"呼之欲出"的句子,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两篇文章共同的观点就是"呼之欲出"这个  相似文献   

11.
<正>在英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不少英语课上的热热闹闹,"活"了起来、"动"了起来,传统的课堂形态和管理似乎随之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涵。但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在一些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上,一些学生在形式不断变化的课堂环节中"脱节"了,看似"读"了,"说"了,"练"了,但一节课下来,新词读不准,句型不知意。"动"了不少,学的有限。课堂上多了热闹,却少了聆听需要的安静;多了"自主",却丢掉了操练应有的秩序;学生  相似文献   

12.
建立教育治理体系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教育的"管办评"分离,而"管办评"分离的核心在于明确"管""办""评"的职能,处理好"管"与"评"的关系。文章在介绍了国内外教育评估中"管办评"分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管"与"评"分离的困难;根据协商治理理论探讨了"管"与"评"体系在运行中的机制。同时,根据在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中期评估工作介绍了落实"管"与"评"独立运行的具体做法,并对其路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只狼,她有自己的梦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狼王.为此,她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她就是"紫岚". "紫岚"生了5只小狼,一只在分娩时就因洪水死了,其他4只在"紫岚"的奋力保护下活了下来."紫岚"为了让4只狼登上王位下了很大功夫,但却一无所获."黑仔"被金雕吃了,"蓝魂儿"死在了兽夹上,而"双毛"落进了老狼王"洛嘎"手里."紫岚"为给"黑仔"报仇,找到了老雕,和老雕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讨论中,从"应用理科"延伸出"新工科"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分析了"理科"和"工科"的关系和区别,并从此角度探讨了由上述方案可能引出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文章指出,从"应用理科"衍生出来的"新工科"在教育教学上必须增加新的工科要素或"基因";其中特别强调了由"创造人所需的有用物"的"工程"定义及其"多源"的综合性质所引发的"设计"与"融合"在教学上的重要性。笔者阐述了北大早年尝试建设新工科的经验教训并对此加以了说明。结合新经济所要求的"四新",文章分析了"融合"在"新产业"中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在建设新工科的课程体系中贯彻"融合"的一些原则建议。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实践对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学产研"结合之途做了多方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羽毛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手法"的教学上,而忽视了"步法"的教学,这在传统的羽毛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手法"的教学上,而忽视了"步法"的教学,其结果直接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效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古代"中和"美论的起源及其三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对"中和"美论进行了辩证思考和恰当的评价:批评了"美即和谐"与"美在冲突"的两种错误倾向,阐述了美即"和谐的冲突"或"平衡的动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道理论"是在道、物二分的世界观框架内,特别将"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来并以"理"为中介,以"圣人"为依托,在先秦道论的发展大势中,诠释道与物之间的存在、生成关系,将"道生万物"转换成了"万物自生",完成了先秦道论的本体化转化。进而在"道理论"的框架之内,在先秦名辩思潮与"正名"语境中,将"物"分为"名"与"实"两端,借助"因循"思想与"形名"之说,阐发了具体的认识、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这样一个提法特别有感触,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说:"教师要在课堂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自己应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自己要"退"的地方.在"有所为"的地方"退了"叫"缺位",在"有所不为"的地方"进"了叫"越位".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语文建设》上一直在开展关于"真语文"的大讨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就落到"黑板"上了(当然,有的学校已经换成"白板"了)。其实,黑板也好,白板也罢,它们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所承载的任务应该是明确的。但是,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板书大有"退化"、"消失"之趋势,黑板似乎成了摆设,板书也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这从不少教师备课本上"板书"  相似文献   

20.
高齐阳 《辅导员》2011,(17):52-53
不久前妈妈给我添了个小妹妹,大名"高梓阳",乳名"朵朵"。随着"朵朵"的到来,我可遭了殃,不仅烦恼一大堆,还非常孤独、寂寞,真是由"天上"掉到了"地下",由"爸妈捧在掌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公主"变成了没人疼的"孤儿"。以前放学回到家,妈妈总是迎上来接过书包问寒问暖,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