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曹鹏 《新闻三昧》2000,(2):38-40
美国是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超级大国,事实上,新闻传播学一向有美国中心一说,也就是有世界范围的权威与影响的主要研究机构与学府,都基本上是美国创办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学术建树,也是美国居领先地位。事实上,近一个世纪以来,组成新闻传播学学科支柱的几大学说,如传播学、舆论学以及媒介市场营销、廉价报纸、电视、广播、受众调查、民意测验等方面的理论,就都是美国人创造或发明的。这是新闻传播学术理论领域内的一个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创新闻教育的国家,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传播学更日显后来居上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新闻教育处于何种地位,具有怎样的特点?为此,今年3月到4月,笔者对美国一些著名的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访问调研.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鹂 《当代传播》2003,(6):50-52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历史简述 自从新闻教育在美国诞生,美国就开始了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最初的新闻教育研究多是关于新闻教育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相继在一些学院开设写作、编辑、采访等课程,例如康奈尔大学在1888年首先开设写作课程,密苏里大学在1908年第一个设立了新闻系并开设了采访、编辑等课程。普力策创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后,新闻教育研究的重心渐渐过渡到是否应该引进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以扩充新闻学的需要。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诞生一度掀起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否要融合或者分离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的引进有助于扩大新闻学的视野,加深新闻学的理论底蕴,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使得新闻教育丧失了它原本的初衷,脱离了新闻教育培养人才的轨道。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还是实践的问题,一直是新闻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始拓宽思路,将焦点从“怎样研究新闻教育”转到“新闻教育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上。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停止以前那些无休止的争论,摆在面前的课题是新闻教育应该涉及怎样的内容,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于是,新闻教育在美国开始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历史相对美国来说比较年轻。由于产生、发展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和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其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比较中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旨在取长补短,借鉴美国新闻传播学专业好的经验,以推进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改革,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智华 《新闻世界》2013,(6):232-234
本文选取了七所有代表性的开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院校,从建系历史、所属学院、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新闻传播学地位得到提升,基础理论内容得到了充实,相关的研究方向得到了扩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新闻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编辑出版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向等没有界定清楚;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和媒体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与大众传媒业的实际现状,在分析当前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探索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毅菲 《新闻知识》2007,(10):81-82
一、来自新闻教育的传播学教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潘忠党副教授前不久发表了题为《解读凯利·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之别》的论文,[1]其中谈到了关于传播学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颇受教育界的注意。传播学引入中国是从教育界开始的,其时间无论  相似文献   

11.
杨海洋 《新闻世界》2013,(10):284-286
本文试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找出学者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规律与不足,从而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做一次综述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2.
谢小娟 《新闻世界》2012,(8):304-306
本文简要阐述了英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介绍了部分英国知名的传媒院校,分析探讨了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希望由此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科评估类型的基础上,以美国新闻传播学学科的评估为例,分析了不同评估体系在操作上的差异及其争议所在,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各国的新闻教育体制,因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特别是新闻业传统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作为三个新闻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新闻教育和培训就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介绍: 美国:最庞大的学院式教育体制 从历史上看,美国十分重视新闻事业,并认为新闻记者是真理的监督者、记录者和捍卫者,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在美国的民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展得较早,也很普及,相应具备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最强大的新闻教育体系。美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密执安大学就创办了专门的新闻系。目前,全美国大约有300个院校开设了新闻系并进行新闻教育;每年约有近一万人报考新闻学或大众传播学专业;每年约有2000余名新闻和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其毕业生中约有一半的人可以找到与新闻有关的工作。美国的新闻教育课程设置,较好地把新闻课程与大众传播课程结合在一起。大众传播学兴起于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木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木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木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本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本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本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各两份新闻传播学主流学术期刊,通过对其六年间(2000年-2005年)所有论文的内容分析,描绘出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的概貌并比较其异同。本文还访谈了部分中美新闻传播学者(包括期刊主编),希冀对两国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与学术环境的内在逻辑关系展开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问题,认为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质量并完善学术制度建设是优化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导致传统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前进的步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对教育进行改革,图款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进行人才培养的思考。本文对新闻传播学的深入了解,寻求发展中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阐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新闻传播学能够培养出优异的学生,为我国媒体输送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的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教育也日趋国际化,到国外学习渐趋流行,关于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中外新闻传播学教育有何异同?国外学习有哪些收获?请看本期茶座嘉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