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考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考试制度是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变革与导向作用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概述日本大学考试制度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日本大学考试制度的发展与改革状况予以评述,并分析了当前日本国公私立大学以及短期大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其发展趋势及对我国考试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实行学分制是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体制创新性改革的必要选择。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是要从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转向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以及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认为改革考试制度是保证学分制顺利实行的重要举措。并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3.
考试管理是“第三世界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个案的对比分析,以为:第三世界高校由于学生素质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弱,因而必须严格考试制度以“逼”其学习,并全面论述了考试形同虚设对于第三世界高校建设的危害和加强考试制度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考试制度伦理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考试制度的伦理公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考试制度伦理目标公正、考试制度伦理结构公正和考试制度伦理基础公正。应以诚信考试和平等参与作为考试制度的伦理基础,同时加强考试制度设定和执行的公正性,实现考试制度伦理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而达到考试制度伦理的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5.
戴季陶作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执行并发展了孙中山提出的考试思想,是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者,其创建的考试制度不但融合了中西考试制度之优长,更是结合了当时国内的现实及需要。戴季陶的考试思想既是对孙中山考试思想的继承,也独具特色。他强调考试的严格公正、考试与教育的关系、因需设考、考试制度必须创新与发展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一项集考试功能及教育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制度,20多年来,自考制度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项影响广泛、规模巨大、机构完善、程序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形式与教育制度。其灵活的学分制管理,考教分离原则为我国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自学考试的生存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变革的日益深入,自学考试制度并不会必然丧失生存空间、遭遇发展危机。真正导致自学考试制度危机的是它本身一直存在的“普教化”倾向。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自学考试制度的质量观,摒弃其质量评价和运作方式上的“普教化”倾向,进而充分利用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征和“宽进严出”原则,寻求和拓展自学考试制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纷纷向大众化阶段发展。与此相应,各国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其招生考试制度的变化发展极具特色。比较分析中韩两国招生考试制度的异同,可以看到,韩国为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而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一些经验,对我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前成人高校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分析,剖析了在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其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考试制度体现在选士考试制度上。文章对中国古代选士考试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力图探寻考试制度变迁的规律,基于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分析,从制度变迁的动力视角对考试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处于区域失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中学生物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文章根据我国国情,从教育主体、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学生物教育实行本土化教学的意义及如何实施本土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张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8):140-143,154
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现有高师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师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必须树立起新的课程理念;应充分体现其师范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特色;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构想,并将之与现有高师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所构建的高师公共体育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一门新型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开设。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开设研究型课程亦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本文从中等职校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研究型课程的内涵、中等职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和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学分制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考试观念,分析了传统考试制度与学分制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学分制的弹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探索了如何建立适合学分制管理的新型课程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川  王彤 《中国考试》2021,(5):25-3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壮大。40年来,天津自考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分界,将天津自考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肇基建制、蓬勃发展、综合改革和内涵转变4个时期,对每个时期的课程体系建设、考试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创新等核心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天津自考40年的主要发展经验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对天津自考未来发展提出4点建议:(1)着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2)着力提升考试组织管理水平;(3)着力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4)着力强化自身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三十年来的高考考试评价制度基本上是立足于对学生的教育测量,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开展和对教育评价研究的深入,当前的高考考试评价改革应该从教育测量向教育评价转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这种转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总结了我国部分省市区在推行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高考招生内容的做法,并对下一步的改革措施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评价考试体系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应辩证地看待传统的考试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考试的优点,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对传统的中小学评价考试观进行改革,还要引进相应的现代评价考试理论和方法,树立以激励学生发展,发展学生专长的评价考试观,使用先进的评价考试技术方法,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考试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考试”在其产生的初始阶段常常是推荐、选拔、任用官吏、考核其绩效的一种手段,为中国所首创。中国的考试制度因其存在的科学性、公平性、正义性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并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考试自从应用于教育领域,就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左右教育行动。考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地使用考试手段,可增进教育实效,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反之,就会与教育宗旨相背离,冲击正常教育活动,抵消教育效果。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必然给教育带来深度伤害。实施素质教育也好,开展课程改革也好,不改革考试制度,所有的教育设想很难实现功效。因此,建立适合教育的考试制度,改变教育适应考试的状态,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又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体系去独立化、基础教育改革纵深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化等复杂的现实向师范院校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国内不少师范院校进行了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为了切实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工作,应积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经历了基础教育领域初具雏形、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历程中,存在层次结构较为合理,但课程模式较为单一;课程形式较为多元,但课程类型过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完整,但衔接性有待提高;普及程度有所增加,但专业学位合法性机制有待完善的现实问题。选择独具特色的课程组织模式,搭建交叉融合的课程形式类型,形成完整有序的课程架构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合法性机制,是加快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