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不是热门词语,也不是高频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使用的"流行语"实际上是"热门词语"和"高频词语"的复合体,语言学界应当有自己的流行语定义,我们认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是"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而且具有语法组合或语义组合的创新时,就形成了流行语",这一定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的创新及其语义演变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创新性、变异性和模因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变异是其创新性的体现。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拟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分析部分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结构,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毛元晶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12-15,19
流行词语是在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广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研究了流行词语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并指出:流行词语记录了时代特性、文化物质生活和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它既表现为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特别是修辞)上的反映,又表现为人们在文化生活、价值取向上的一种趋势,是时代语言、文化的缩影,所以它具有语言学和社会文化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流行语流行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地域方言的特点,也有社会方言的特点。现代流行语发展快.数量大,而且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崭新的语义内容一旦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语音形式为载体.便意味着流行语的内部条件的成熟。与此同时,如果相应的社会化、社会心理及语用等外部条件也已具备,流行语便应运而生,流行开来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有其特殊的产生途径。校园流行语中既有表义新颖、生命力强的词语,也有格调不高、内容粗俗的词语。一些品位和规范度不高的词语的流行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不良心态。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流行语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瑛 《文教资料》2011,(18):41-42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言语的使用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语用交际目的与交际原则,本文在对近十年的春晚流行语进行语言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春晚流行语进行语用分析,进一步挖掘春晚流行语的语用学信息。任何语言现象的出现和传播,都和一定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影响春晚流行语传播的因素进行分析双重分析。此外.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自身的性质与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春晚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流行,与其自身的特征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文菁 《海外英语》2014,(10):278-280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其中流行语又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同时,随着认知学科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转喻和隐喻思维的运用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越来越普遍。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和隐喻思维角度分析形形色色的"粉丝团"名称,把握"粉丝团"等各色社会流行语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探讨这类社会流行用语的产生依据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是词汇这个大家庭中极富表现力的成员.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它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在其定性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应忽视流行语所具有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作为一种鲜活多变的语言现象,它是把握时代脉搏、剖析大众心理的一个既独特又有趣的视角.对于流行语,我们不要过度排斥,也无需大肆吹捧,它会沿着语言客观规律所铺设的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迅猛普及,许多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为关注。本文将对今年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和"屌丝"网络流行语从词语运用和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对其进行释析,并试图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在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该学科将社会、认知和语言三者纳入一个大框架下,从语言的社会性和认知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语言变异的规律。本文以流行词语"刷X"为研究对象,基于例句分析"刷X"词语的构词方式、语义关系、句法分布、语用价值和流行原因,探究这类词语承载的社会意义和所反映的社会发展现实,试图揭示语言变异与认知发展和社会心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所谓流行,语言学家杨建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个时点上产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或蔓延。这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时段内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该事物或想象平时出现率的均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流行词语,应该是指某个时期广泛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又为新流行的词语所代替的词语,也就是,流行词语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流行语作为一种事实存在也是符  相似文献   

17.
蔡梦月 《现代语文》2015,(4):124-125
词语模是产生新词新语可以套用的词语格式。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来看,流行语中形成的词语模,以其生动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及可类推的语义理解,在言语交际中迅速流行和传播。本文就流行语中出现的"词语模"现象,结合实例进行简要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指流行在高校学生中的一些非常规的词语和句子,可视为语言的一种变体.然而,校园流行语中一部分词语、句子体现了消极、粗俗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语言的使用误区,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汉语的规范和净化.因此,有必要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探讨校园流行语中的使用误区,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规范和净化语言,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自觉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3,(23):63-63
一、流行语的特点及其发展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