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中的一部。这部110万字的书稿,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命名的力作,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一实事求是地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研究,并不是从这本书开始的。①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出版,确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一部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的历史发展表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关乎党的兴衰成败。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中的一本力作。该著作为国内出版的首部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命名的专著,学术品位很高,创新论点较多,特色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的关系、中国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长达90年的历史时期里,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5.
权威的中共党史教科书都从"史"的角度归纳过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然而从"论"的视角阐释抗日战争推动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对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分解式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则鲜有问津者。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独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的突出特色,正如时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李忠杰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这种整体性考察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与具有世界眼光的统一”、“历史透视与现实分析的统一”、“注重实践与理论升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对其进行探讨有着突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必须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同其它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保证学术研究合乎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1927年12月瞿秋白《关于武装暴动问题》一文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经1927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的发展,到1930年5月毛泽东写成《反对本本文义》一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初步实现,1945年"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疏理与分析。第二大部分是重点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和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理论或舆论基础、实践基础、直接原因、思想文化基础等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能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能力及其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的重点。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等三人合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一书,是在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的一部整体性研究的力作,同时也是田克勤教授与南开大学合作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研究"(04JZD0001)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重大命题。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恢复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相结合,不断促进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反对教条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洋教条到土教条的过程。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洋教条",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土教条"和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精神依附的教条。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中国化最成功的宗派——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而由盛转衰的事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发展方式不是解释学的而是实践的;佛教中国化进程中诸宗争鸣推动佛教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应形成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派别,使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活力在政治精英、学术精英和民间精英中同时激发;禅宗创立者慧能宣扬"佛性即无南北"并尊称听众为"善知识"的事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歌颂大众、发动大众并尊重大众的首创精神;佛教普度众生的多重法门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对人的精神关怀建立在现实的社会制度关怀和物质生活关怀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克服合法性危机并获得合法性存在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解决"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并不是孤立的,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探讨了两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必然结果,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过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否结合或结合得好不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至关重要。对结合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由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有三个维度: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论"关乎我们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源、路径等根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不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