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静 《学周刊C版》2014,(7):220-220
幼小衔接工作,早已引起专家、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地进入小学呢?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期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俊 《少年世界》2018,(4):12-15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话题,许多的幼教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受当今社会上一些不适宜需求的影响,以及家长对幼小衔接观念片面和错误的理解,导致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依然存在单向衔接和表面化问题。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的多方衔接,缺一不可。多渠道宣传,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帮助每个幼儿从容进入小学;加强与小学的深度和双向衔接,共同助力幼儿适应性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期,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愉快顺利地做好幼小衔接。目前我们在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仍存在着以下问题:重视幼儿知识储备的导向、过于表面化的开展,集中于大班毕业时进行,单方面地开展衔接工作等,缺少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开展。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的衔接,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养成习惯入手,加强与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少年世界》2008,(4):15-17
在幼儿园大班,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学习和小学紧密地衔接。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教师又应如何引导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因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许多幼小衔接模式已不再适应幼教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幼小衔接误区幼、小衔接工作一直受到幼儿工作者普遍重视,但  相似文献   

6.
易琼 《江西教育》2023,(11):90-91
幼小衔接是帮助幼儿从学前教育逐渐过渡到小学教育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开始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重点是促使幼儿树立合作意识,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贾宇  黄玉蓉 《家教世界》2022,(21):42-43
<正>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教师、家长忽视,他们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拼音、计算、识字。这种只关注知识,忽略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幼小衔接教育,违背了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升入小学后,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方式、作息时间的变化,有些孩子会不适应。因此,要在即将升入小学的阶段,对孩子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与引导,带领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的情况对孩子开展常规习惯培养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等,为幼儿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事事替代幼儿安排好、计划好,而是需要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慢慢养成习惯到自然、主动地践行。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对幼小衔接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一般的幼小衔接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方面,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小衔接要有度,既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更要关注幼儿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幼小衔接要有据,要找出幼儿入学的困难点,以此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幼小衔接要有序,要将长期的养成教育与关键期的入学教育结合起来;幼小衔接要有法,幼儿园要与小学、与家庭合作;幼小衔接要有效,通过追踪、监控与反馈调整,确保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薛国芳 《考试周刊》2011,(10):233-234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在工作中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产生了以下认识。一、幼小衔接要多方面全力配合有许多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要求、内容、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也是幼儿顺利成长的关键。新时代幼小衔接工作的推进虽有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具体表现为背离幼儿的“小学化”、衔接过程的“单向化”和衔接内容的“模糊化”。为了推动幼小衔接走向科学有效,幼儿园要在做足准备中凝聚“推力”,小学要在助推适应中形成“拉力”。同时,二者要进行双向联动,构建教师培养、课程、教研三位一体的衔接体系,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在协同合作中共筑幼小衔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效加强家园共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幼小衔接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衔接教育方式上、教育内容上、衔接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正确理解幼小衔接,避免"小学化教育";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幼小衔接问题;严格贯彻幼儿园的办园宗旨。  相似文献   

14.
<正>幼小衔接是为了给幼儿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社会支持系统——幼儿园、小学和家庭既要肩负责任,又要时刻谨记以“儿童为本”,教育教学措施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幼小衔接是一项“双向衔接”的系统工作,应该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规范开展。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适应现状的分析,透视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合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带领幼儿重新定义学习的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幼儿摆脱幼小衔接中面临的断层现象,唯有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借助教育合力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展开。本论文就立足于此,分析了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家园合作共育提出了几项观点和看法,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蓉 《科幻画报》2023,(3):167-168
在幼小衔接中,幼儿需要从熟悉的幼儿园环境进入陌生的小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改变无疑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群体的一大挑战,因而一些幼儿产生非常明显的焦虑情绪与不安心理,需要教师帮助。因此,教师主动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活动内容,积极探寻研究幼小衔接方法的教学价值,并立足幼儿园与小学两个角度总结出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方法,力求为幼儿打造一个趣味诱导、快乐推动、能力发展的过渡区间,帮助幼儿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55):159-160
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身心方面和知识技能的准备,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阶段,很多家长以及教师都会为即将上小学的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首先,幼小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大有不同,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其次,目前幼小衔接的方向很多家长教师把握不准确,进行了错误的衔接,不但没有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还埋下了很多学习隐患。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科学幼小衔接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效途径。其一、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其二、教师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设计课程,提高幼儿的小学生活适应性。其三、教师要在课程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后,是否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与其在幼儿园所接受的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直接关系。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更快进入小学学习状态,为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对幼儿终身教育而言,幼小衔接工作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但每个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小学学习活动也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存在明显不同,那么如何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后能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是每位幼儿教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幼儿一日生活分析优化幼小衔接的方法,以期能够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更加强调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通过幼儿园科学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幼儿未来在学前阶段提前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使其能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双向衔接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做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小学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幼儿园有效开展衔接教学活动。并且利用家庭教育来配合幼小衔接的教育实施,可以营造更加完善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各个场所都能得到有效的衔接教育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