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学习中,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正如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成功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培养译者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译者的在翻译中的的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是实现文化对等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枫红 《科教文汇》2008,(30):235-236
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创作自由度是有限的,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译者还要相信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接受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在阅读欣赏时的主观能动性,翻译活动应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王振  邢晓囡 《今日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4.
王振  邢晓囡 《金秋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在翻译主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译者。一部好的翻译作品,是译者独特作用的体现。现从语言的特点出发,分别于词汇、语言形式、文化差异和社会习惯三方面论述了译者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青云 《内江科技》2007,28(12):83-83,75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用忠实通顺的语言翻译原作,尽可能减少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译,是每个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易产生误译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占有独特的重要性及译者主体性的翻译表达。  相似文献   

8.
译本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也不是在真空中被接受的,任何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翻译批评的时候,必须考虑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制约,才能保证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了民国著名翻译家周瘦鹃对《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的译本,从其语言风格,翻译策略,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地理位置、生活习俗、历史典故、宗教差异是产生东西方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翻译习语时,译者也必须拥有熟练的翻译技巧.翻译英语习语首先要了解其意义、文化特色,再运用正确的译法,选择正确的汉语将原意表达出来.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直译加注、释义、直译与释义合用.  相似文献   

10.
周小英 《知识窗》2012,(2X):6-7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理论只重视对原作的忠实,而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对文章理解的深浅度、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译者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身兼多重身份,受多重伦理约束。文章总结分析了旅游翻译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译者的伦理特性,提出译者伦理价值提升的路径,以期使译者在对外旅游翻译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助力中国文化外宣。  相似文献   

12.
旷隽 《内江科技》2010,31(6):197-197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用忠实通顺的语言翻译原作,尽可能减少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译,是每个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易产生误译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新 《科协论坛》2007,(5):123-124
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有译者主体介入的痕迹。对翻译方法的研究不能孤立翻译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在翻译活动中,一方面,不可将翻译活动看作复制原文的简单活动,从而反对、甚至批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介入;另一方面,译者的能动性在某些情形下要受到源文本语言规范、民族习语、作者文学手法以及文本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史汉生 《今日科苑》2007,(16):237-238
在文化传播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文化传播障碍。译者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加以详细、深入的文化考证方可将其译成另一种语言。这一点不同于对原作的语言风格,篇章结构及思想内容等的表述,是一种以历史资料及现实事实为基础的详细的调查研究。这种文化考证需要译者具有深入钻研的精神和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具体例证说明这种文化考证在文化传播翻译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书翻译是一项细致、专业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鉴于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法律文化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具体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含义、用途、语境进行细致辨析。又鉴于,译者通常并不能穷尽掌握翻译对象的全部内容,因此选择适合的翻译词典是做好法律翻译工作的必备前提。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差异.文化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意象的翻译.本文试图从英汉互译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索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译者的文化态度和双语文化知识对英汉互译中文化意象的丢失和歪曲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翟卓雅 《科教文汇》2007,(11X):189-189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差异。文化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意象的翻译。本文试图从英汉互译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索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译者的文化态度和双语文化知识对英汉互译中文化意象的丢失和歪曲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隐化和显化现象,透彻认识并合理应用翻译过程中的隐、显化处理有助于译者的准确表达。本文以英汉互译实例分析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认为这种现象主要由语言特性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因素造成。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显、隐化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于因特网从事翻译的实践,从语言特性上,探讨因特网如何应用于翻译,并对其在翻译时是否减轻译者负担、加快翻译过程、提高翻译效果进行深一步探讨,最终建议译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减轻翻译负担,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从文化传译的角度,通过对《瓦尔登湖》徐迟和王光林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其中引用的大量神话和典故,以及孔孟之道等文化元素进行重现,从而产生的不同效果。译者在不断提升自己审美、表达能力之外,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选择最佳译法,达到文化传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