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过去,对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演变趋势的研究只零星地提到,尚未有系统的论述。文章根据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藏缅语语言转型论述的基础上,从亲属语言比较、语言结构特点以及古今语言比较等方面论证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的演变趋势。认为:藏缅语语言转型演变是全方位的,必须从语言的各个方面去观察、发掘语言的特点,使之建立适合藏缅语语言转型特点的理论系统;由于藏缅语不同语言在演变上存在不同的个性,所以必须区分不同语言的次类型;藏缅语虽然都已经进入到分析性阶段,但其类型特点不是齐头并进的,要从差异中发现其具体轨迹;必须科学地区分语言外部接触与语言内部转型的关系。由于藏缅语与汉语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弄清藏缅语的语言类型演变趋势对汉语史的研究能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壮侗语的汉借词问题,与汉台语同源论有很大关联。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这几十年来壮侗语汉借词的研究进展情况,了解壮侗语汉借词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壮侗语与汉语的关系,同时也便于学者对壮侗语的借词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汉藏语言分类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近百年来,学界产生了各种分类观点和分类方案,涉及东亚大陆、东南亚半岛以及南太平洋区域整个东南半球的语言,包括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汉语、南亚语、南岛语等。迄今为止,学界提出了台卡岱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以及澳泰语系和华澳语系等诸多观点,观点的争论从具体语言的归属到语族之间的关系等都有所涉及。数十年间,众说纷纭,令学界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甲骨卜辞与藏缅语有不少共同的特征,而不同于藏缅语的部分,却与阿尔泰语有一些微妙的契合。甲骨卜辞在处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关系时,绝大多数与阿尔泰语一致,说明汉语与阿尔泰语的接触并不是从中古才开始的,远在上古就已经广泛存在。语序的转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其中字形与语序间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德宏载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属于SOV型语言。德宏载瓦语中被动式属于分析型,但是被动句式并不发达,人们一般习惯于用主动句表达,要表明施受关系时采用被动式。本篇论文主要分析载瓦语被动式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除汉语族外,其余55个民族习惯上称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超过千万,回、维吾尔、彝和苗族的人口也都在五百万以上。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有的民族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如裕固族中,有的使用属于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有的则使用属于蒙古语族的东部格因语。瑶族大都使用属于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少部分人则使用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文的布努语,另一小邵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咖语,甚而还有一小部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化失…  相似文献   

7.
熊英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48-50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人”语义场内各词族:lo^55“人”、ma^55lo5^5“民”,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人”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8.
藏缅语人称标记主要表达人称一致功能,在部分语言中还可以表达强调功能和主观功能。一致功能以代词化为主要特征,主要表达语法一致关系。强调功能以人称一致为前提,突显相关论元。主观功能以不一致性为标志,强调说话者的主观表达。藏缅语各语言人称标记的语法功能表现多样而又互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系的民族,而“越”是指濮越族系的民族。“西南夷”中的氐羌族系与现今的藏缅语族有关,濮越族系与现今的壮侗语族有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基本没有改变,即今西南地区除了苗瑶语族的民族外,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民族基本上仍是当地的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10.
双宾语句作为一种独立句式,在壮侗语中大量存在,但综观壮侗语研究,该句式尚未见专题成果。通过对壮侗语双宾语句句型、句法特征等的探讨,来揭示壮侗语双宾语句在语序、句法、韵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指出一些有待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其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壮族和瑶族,苗族和侗族尤其是侗族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龙胜的旅游业发展。论文阐述了龙胜旅游资源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构想:打造"大龙胜"民俗文化旅游网;有针对性的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积极开发侗族的丰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江永县地处百越故地,在江永土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今天的侗台、苗瑶等少数民族的语言里可以找到根据,它们是百越语和江永土话长期接触过程中的遗留,应该看作百越语底层。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以来桂东北地区打油茶习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将茶叶、生姜、猪脂等捣烂再加盐和水煮沸之后茶汤的称谓,是生活在广西桂东北地区侗、瑶、苗、壮等民族群众喜爱的日常饮食.打油茶是桂东北地区各族民众日常交往和待客的主要方式.打油茶及油茶礼仪反映了中华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地区的独特传承和演变情况,构成桂东北地区油茶文化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彝族。那坡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的状况,并具有丰富和谐的多民族语言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流失的危机,保存和抢救濒危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5.
桂东北地区属南岭民族走廊中段,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传统伦理文化。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民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榕江县是一个以苗侗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一个县,由于该县特殊的语言环境,苗、侗等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汉语方言受到侗族语言强势影响,不仅语音上“夹侗”,词汇上亦如此。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少数民族语言也会对汉语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北上长征的战略转移,期间路经西部侗、苗、布依、瑶、水、白、畲、毛南、仫佬、壮、土家、彝、羌、仡佬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正确提出和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同时也探索提出并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阳(南路)话中不但存在着壮语底层,也存在苗瑶语底层。邵阳话中蛮越语底层的主要表现是“汉蛮合璧词”,很难用汉语方言与民语之间的词汇借用来解释。现在的邵阳南路已经没有苗族或瑶族村寨,上述现象一般应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由此推论:1.邵阳话由一种古代汉语方言和某种蛮越语融合而成,而且这种蛮越语是后来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祖语。2.史料证明:公元11世纪末期,以章悖“开梅山”的活动为标志,古梅山地区(今资江流域)进入了汉蛮融合的历史时期。邵阳话大概于此时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黔南方言的四种特殊语序现象,并将之与侗台语、苗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汉语与当地民族语言有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贵州黔东南方言的五种程度表示法:状语表示法、补语表示法、重叠表示法、构词表示法和比较句表示法,并将黔东南方言与普通话、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程度表示法作了对比。文章认为,黔东南方言程度袁示法受到当地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