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刘建立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13-214,217
人是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自然之人为基础的古代自然观,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本质,形成了与人无涉的整体自然观。中世纪把自然和人看成是神的产物,形成了与人相分离的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从抽象的理性之人出发,是一种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抽象自然观。以实践人学为基础的辩证自然观,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然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中,科学是自然观形成的基础,人类自然观经历了五次演变,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本文从科学角度阐述了自然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荒野”自然观实质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两者的“自然”都是见物不见人的自在自然,都具有先在性、系统性、自组织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征。无论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迈克基本的“终结”了的自然、麦茜特的“死”了的自然、卡逊所向往的“春天”、利奥波德的“大地”,还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的“荒野”、沃德·勒内呵护的“一个小小行星”、史怀泽敬畏的“生命”、辛格和雷根的具有天赋权利的“动物”、刘湘溶的“长颈鹿的脖子”,等等,都无不是费尔巴哈“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正是以这种原生态的、素朴的自然本体论为基点,双方都同样逻辑地推出了“与人分离”的价值论和敬物不敬人的方法论。一句话:“人学空场”及其“抽象性”是上述两种自然观的共同特征,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是它们的共同症结。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为指导,它促使自然观研究的生态化转向,即生态自然观的形成。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揭示自然界本质、结构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它本质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和人化自然观的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秦桂秀 《大众科技》2006,14(8):184-185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文章在分别探讨了古代自然观、近代自然观和现代自然观对医学科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自觉运用唯物辩证的自然观指导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中人与兽的角逐,论述了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一方面他热爱、赞美自然,对遭到破坏的自然予以同情和关注,表观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另一方面他又爱好通过血腥残杀动物体验快感,表观出渴望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反映出人类过度的物质欲望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王晓飞 《科教文汇》2013,(30):35-36
在哲学发展过程中贯穿着自然观的发展和转变,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也呈现出交互性的契合。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最先看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卢梭的主观自然教育也必然是自由教育;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杜威提出“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现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形成人类新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以一种新的视角认识网络,提出了网络自然的概念,阐述了网络自然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微  王东星  盖文燕 《科教文汇》2009,(22):229-229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创作与文章写作学专著。在诸多的评点家中,纪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他的评点虽然多是片断的、点悟武的,但“自然”观这一术语则贯穿了纪昀评点《文心雕龙》的始终。本文旨在对纪昀评点《文心雕龙》之“自然观”进行总结阈释,进一步深入挖掘纪昀的文学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明确了自然观是物质的、人化了的和生态的。因此,研究马克思自然观也应从三个来维度来看,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维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坚持生态自然观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分析了内蒙古草原资源利用问题,并阐述了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续发展的前提与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明确了自然观是物质的、人化了的和生态的.因此,研究马克思自然观也应从三个来维度来看,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维度.  相似文献   

14.
安宏 《科教文汇》2007,(12Z):164-165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明确了自然观是物质的、人化了的和生态的。因此,研究马克思自然观也应从三个来维度来看,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维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场严重的灾难,一是经济、社会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那是制度性的危机和灾难。二是自然、生态危机,是人类在征服自然中忘乎所以,尖锐对抗,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所致。生态意识的萌发和全球迅速响应,列为各国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反映了人类的共同觉醒。世界上许多事物,并不是可以简单地按照人的图纸,冲压、锻压、“引进”、“装配”得到的。它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发育、萌发、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理解与其自然观紧密相关.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建构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上对自然的理解包含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和人对自然的统治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认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解构所有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并重构更加可行的社会和政治形式,实现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类要改造自然又受自然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谈谈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追求自然和谐与阴阳平衡使得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具有了典型的自然主义特征,刑狱时令制度、灾异赦宥制度、保辜制度等等都是天道自然观在法律制度上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理解,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本文试图运用物质系统观、层次结构观和发展周期观,结合地质学特别是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某些新认识、新观点来探讨地质学中的自然观以及某些问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总是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远古时代,中国曾一  相似文献   

20.
再论辩证大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环境危机 ,其根本原因是人本主义。事实上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人类在生物链的大环境中必定纳入自然规律中去。在地球范围的自然界可分为地球自然、社会自然、人工自然三个层次 ,人类社会作为社会自然的自然性应当是主要方面。而人类社会的社会性则是从属方面。三个层次的自然是辩证统一的 ,建议树立统一的辩证大自然观和自然伦理观 ,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