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价值创造的前提;社会价值是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系。它是人的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保障。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重新审视“人文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指技术教育对人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探究高校人文素质课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内在关联,发现高校人文素质课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具有多维价值;高校人文素质课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作为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人文素质课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存在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文价值是基础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类"真、善、美"传承所具有的意义,具有直接性、隐蔽性、长效性、渗透性等特点。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目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和完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凸显基础教育人文价值,促进基础教育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关于价值的内涵,我国哲学界有关系说、实体说、属性或功能说、主体需要说、意义说、观念说等。[1]实际研究中,诸多学者在价值的分类上主要以“人”为中心区分、理解内在与外在价值,认为内在价值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外在价值即事物对社会的价值。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不利于充分揭示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内涵。对事物内外价值的理解应以事物自身在实际关系中是否处于主动或被动而定,应以其自身作为参照点来区分内外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事物作为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事物具有的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事…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体系中,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重视不够。从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角度入手,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应在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确立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互融通的新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缺失人文价值的内在原因分析,找出音乐教育中人文目标的理解偏差、教学实践对人文价值的忽略以及教师缺乏人文教育意识和责任等问题,从推进教育理念升华、发挥教师人文引导作用、编订具有人文价值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三个层面阐释提高音乐教育中人文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走出德育困境,需要研究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藉个体的"为我性"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与主体性两个向度的统一。学生的自我取向是价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以自我同一性探索为基调,在变化的学校环境中不断选择和表现其自我定位。学生的发展具有年级特点,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引导学生组织起来,开发潜能创造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顺势催化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学校价值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价值中立与教育研究的学术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阳 《教育科学》2003,19(4):16-20
教育研究是一种人文研究,而人文研究的最高目的就是显现存在的真理和人的意义,人文研究的这种目的性和价值性正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得到表现。任何教育研究都不能借故价值中立以躲避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教育事实可以作为表达意义的手段,但事实本身不能自然地、直接地给出包含在事实中的意义和真理,而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得到呈现。所谓价值中立实际绝不是不要价值,而是不要有偏见、带主观臆断性的价值。价值中立原则不是要削弱价值性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它是要提高人们对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的关注。从价值中立原则中不仅不能推导出对价值的否定,相反却只能更加表现出价值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健全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良好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的培育正是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整个人格教育的核心首要工程。本文拟从自我价值感和健全人格的心理学内涵,良好自我价值感在健全人格教育中的地住和作用以及培育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是客体与主体——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属性(有用性),还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在一定社会实践中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教育技术价值包含很多方面,如教育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陈晶 《成人教育》2011,31(7):78-79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相当丰厚文化意蕴的古典文学名著。其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有启迪引领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挖掘其教育理念:(1)对人的社会价值理论的教育学思想的揭示,即主体的人的创价活动对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2)对人的自我价值理论的教育思想的揭示,即人的生存、生活价值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的所在;(3)对人生价值异化理论的教育思想的揭示,即人的创价活动应是人的主体的发展,而非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当代教育的自然诉求,让学生获取可以支持其一生持续健康发展的正能量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应然选择.文以载道、以文育人是语文教育的一贯传统,在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取自我发展的知识、培育自我发展的情感、历练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当代语文教育价值的最佳体现. 学生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内生力,所谓内生力,简言之就是学生自身内在的成长力与发展力,这一词源于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内部实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依靠外资、进口、外来技术而自我具备的发展能量,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行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中。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概念进行了剖析,然后进一步对各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若干教育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是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整个人格教育的首要工程。论述自我价值感和健全人格的心理学内涵以及良好自我价值感在健全人格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培育良好自我价值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体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体验所做出的判断,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本文综述了以往学者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研究,总结了其作用、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价值概念上存在的一个错误引证进行了考察和纠正,指出个人的社会价值应当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两个方面;个人自我价值的主客体都是自我,其本质是个人现实的社会价值在他自己身上的显现或表现;我们要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引导人们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存在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包括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创新价值等。科学人文价值的实现主要有技术、决策、科普、科学教育等途径。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对于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