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余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需利用课余体育广泛的活动内容与空间,有效地开展高校课余体育。文章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分析高校课余体育有效性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课余体育开展的有效性对策,从整体上协调高校课余体育各要素,加强高校课余体育各环节的联系,支持不同层级的体育竞赛,加强体质测试的有效影响,实现高校与社会体育设施的互补。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8所综合大学的1 000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开展情况欠佳,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差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近四成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课余体育竞赛,不参加锻炼的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3.
唐栋 《体育世界》2009,(7):17-18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课余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从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任务入手,针对目前高校课余体育管理的现状,从管理效益、活动形式、以赛促练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提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4.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搞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天津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标准和体育竞赛管理办法》,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学校,鼓励他们加入到课余体育训练行列中。经教育部批准,我市已有国家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16所,市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高中校47所,初中校94所,小学校188所,另外还有172所市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16所区县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这些学校,为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小坡 《体育世界》2008,(12):27-2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安徽省金寨县37所农村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两操”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制度;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状况不尽人意,有的普通初级中学几乎多年不开运动会或从没开过运动会;学校能保证课外体育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达到1h的没有。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及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波  许可 《四川体育科学》2004,(3):184-185,2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探索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方法,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吉林省25所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对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认识模糊、项目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落后、竞赛组织陈旧等状况,本文对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旨在为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对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认识模糊、项目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落后、竞赛组织陈旧等状况,并对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皆在为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我国农村学校课余体育的开展状况以及农村课余体育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发现农村学校领导的偏见、学生对课余体育的理解偏差、场地器材的匮乏、课余体育管理的缺陷等是影响课余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村课余体育水平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彩 《中华武术》2022,(4):48-50
课余田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还可以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身心健康。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是我国田径训练形式之一,是高校体育水平和综合教育水平的体现。目前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审视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保证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