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解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淮南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分析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改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结论:《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指导思想为依据,着力解决场馆器材设施的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合力形成不够、其它学科和课外体育活动产生冲突等问题。建议:加强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以学习研讨方式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合力的形成;课程安排时需要给学生预留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不少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选,这种模式的出现为高校的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一个新的平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分析,认为:湖南省新升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具有教学指导思想混乱,课程结构、项目设置与本科教育的定位与要求不够协调,体育知识结构的单一、教材内容竞技化依然严重,没有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局面等弊端.提出的基本观点是: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体系要体现"体育与增进健康"功能特点;体育课程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课程要与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相结合;体育课程要为学生成功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近年来,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逐步被重视并得以推广,本文针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简要探讨了民办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朝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社会体育的方向进行改革,而高校俱乐部的开展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建立"快乐体育"的新观念;在总结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从而实现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廖显图 《广西教育》2023,(12):161-164
本文论述“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提出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路径:明确教学目标,使课内外教学目标具有连贯性;提高教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力,保障课内外一体化高效运行;加强课内教学与体育俱乐部、社团或协会的联动,实现课内外协同育人;建立健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是当前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本身通过合理的运用让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积极地提升了整体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让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也对于当前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体育教学情况,对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从俱乐部的理论研究向试点实践转换。毋庸置疑,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是在模仿和借鉴西方的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大体而言,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其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时间、空间的延伸,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大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现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就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实施策略等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性,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62):98-9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网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界定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对该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选取和教学评价等框架程序内容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实施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2.
空间"前"、"后"认知首先源于人们对自我身体特征和运动的感知,构成空间"前、后"认知的主体参照策略.自身"前、后"的认知特点会投射到其他空间事物而成为人们认知这些客体"前、后"的标准,从而形成空间"前"、"后"认知中的客体参照策略.这两种认知策略在通过空间来认知时间的过程中得到完全贯彻,也形成了时间"前"、"后"认知中的主体参照策略和客体参照策略,这就造成了时间表达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3.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把握处理好“鲜活感”“、厚重感”和“实在感”,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和“多样性”,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
与普通话相比,西安方言在语音上最大的特点便是有两个唇齿塞擦音声母pf和pfh。对于pf和pfh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一。文章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谈pf、pfh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彝尊诗学和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都是醇雅,但在诗学和词学里的体现各不相同。诗学里的醇雅包括功能论上的言志抒情,风格论上的温柔敦厚而不愚,创作论上的以学问入诗。而词学里的醇雅在功能论上前后有变,前期和诗相同,后期则只是思想上的不淫邪而已;风格论上则强调统一的雅的风格;创作论上则尊重词的音乐性,固守词的音律。其中,功能论上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