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冬安 《中国广播》2009,(12):60-62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号角,强大的网络评论频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网络评论几乎跟紧每一个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力。谁能赢得评论,谁就能更好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设计一个完善的主页是建好网络评论频道的前提,发展网评员队伍是建设网络评论频道的组织保障,紧跟社会热点是网络评论频道争取网友注意力的必然选择,整合网民观点是网络评论频道贴近网民的有效方法,原创评论是网络评论频道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网络评论作为抒发见解的平台,为网民提供了直抒胸臆、指点江山的空间.网络评论的对象很多,包括私人感情、产品质量、名人轶事、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等.网络评论能否反映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门槛的网络平台向网民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使得网络评论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评论,以影响网络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舆论引导面临的重要课题,舆论引导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是评判一个网络媒体能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尺。好的网络评论,不光能开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是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蕾 《新闻窗》2009,(5):91-92
近年来,各大新闻网站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越来越重视新闻评论的作用,加大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建设,网络新闻评论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正彰显着对现实社会和政府决策层的巨大影响力。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实现网络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张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01-102
近几年,网络世界的“繁荣”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最值得我们关注。在网络上揭露的种种重大事件、“瞒报”丑闻使地方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纸是包不住火的”。社会现实不再只是单方面丰富网络舆论的内容.反过来.网络舆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阵势在网络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并化身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力量改变着现实社会。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频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张晓莉 《新闻世界》2008,(11):106-10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等网络舆论传播平台应运而生,网络舆情迅速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网络舆论也不例外。它在快速传达民情民意、促进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因势利导,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已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网络舆论属于一般舆论的范畴,但因其与网络紧密结合,因而又具有独特性.同时,这些独有的特征也决定了网络舆论更易于导致群体性的网络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群行为,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对网络内外秩序产生干扰,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凌 《当代传播》2012,(5):27-29,38
移动互联网集传播工具属性、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于一体,使网络舆论在网络"熟人社会"中呈现出病毒式传播,给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移动网络舆论具有随机性、碎片化和聚众传播特点,传播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破坏事实真相的完整性;隐形舆论的隐蔽性更强。因此,难以用引导PC网络舆论的方法有效引导移动网络舆论。必须加强移动网络舆情监测,及早引导移动网络舆论;用全面信息消除碎片化信息的负面影响;同时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引导移动网络舆论,提高其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接触状态的伴随性与移动化、传播技术日渐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讨论意见,生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舆论爆发前网民们的意见多以舆情形式蛰伏一段时间,对于网络舆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环节可从网络舆情处寻找突破口,同时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正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舆论格局,研究新闻评论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成为正确引导网络媒体舆论的重要前提。一、网络新闻评论呈现出几个特征:(一)从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主体和受传者看,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主体呈现出极强的多元化、复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钟声 《新闻实践》2005,(7):64-64
本刊讯6月14日,宁报集团召开中国宁波网开通四周年暨网络评论座谈会。会议总结了中国宁波网建站四年来的经验,着重研讨了当前网络舆论现状及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评论发展和网评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对网络舆论引导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网络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造成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网络舆论问题频发的社会性根源,强调重视网络舆论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民众的影响力,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用正确的国家观念引导人民,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进禄 《记者摇篮》2010,(1):45-45,48
网络传播具有很多优势,如超文本、大容量、开放性的传播内容,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等。伴随网络发展的强劲势头,网络评论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专栏评论、博客等传播平台,积极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网络评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16-117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就会通过QQ、微博、SNS社区等互联网平台行进意见的表达以及情绪的宣泄,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事件实行爆炸性的传播,便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作为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反映的网络热点舆论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主导着网民的价值判断乃至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舆论负面作用逐渐显现,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入手,找到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因势利导,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掌握其引导策略,对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热点事件评论网络中话题社群及网民的情感波动,掌握舆情事件发展过程,对于整体把握热点事件的发展方向,做好新时期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评论词语间的共现关系构建基于事件发展的子事件网络,通过社群发现算法来识别子事件评论网络中的话题社群,将情感词依据情感词典赋予情感分类属性,基于事件的演化过程动态地跟踪网民意见以及情感波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评论网络群落发现以及变异系数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网民话题讨论的规模与集中程度;评论网络中赋予情感词节点情感分类属性方法可以体现事件演化过程中网民的情感变化;舆论衍生话题对事件的舆情发展有持续性影响;网民话题讨论内容对于事件演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评论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这是由网络的传播属性所决定的。网络评论主要传播的是观点,用观点去影响网民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网络舆论场公正、客观、理性的表达,需要网络评论来引导和沟通,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舆论一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盛行以来,曾经导致全社会的言论禁锢。直到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关于舆论一律与不一律的注解仍然时常激起纷争。理解毛泽东提出的舆论一律与不一律必须从其起源、转变入手,理清其历史脉络,在当时的语境中分析、把握舆论一律的可行性以及不一律最终走向。并为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