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多数民族的英雄史诗中,婚姻既是英雄业绩开始的原因,也是英雄业绩完成的标志:为了救未婚妻或者向某部落的美女求婚而开始一系列的战争,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最终抱得美人归。婚姻和战争是整个英雄叙事中的核心情节,他们的反复出现构成了英雄叙事的主体。作为赫哲族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比较了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主角的爱情与婚姻,简·奥斯汀认为虽然婚姻中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在某些程度上非常重要,但是夫妻双方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是成功婚姻中更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简·奥斯汀作品中婚姻的分析可以看出,简·奥斯汀认为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新结婚时代》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婚姻故事,展开对家庭婚姻的探讨,其中城乡婚姻困境及问题解决是该剧探讨重心。一方面,《新》剧以婚姻为叙事切入点探讨不同背景下的个体婚恋纠葛与情感冲突,另一方面精彩的场面调度写实地揭示了普通婚姻现状及在社会生活撞击下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期的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是结婚要遵循父母之命和讲求门当户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长者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权以及社会门第等级观念的流行;其次是离婚和女子再嫁相对自由,同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烈女行为也被大力提倡和颂扬,既反映了东汉社会比较开明的婚姻观念,也说明了婚姻礼法制度的逐步严密;最后统治阶层忽视基本的伦理纲常,婚姻关系比较混乱,这种关系应当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婚姻中的家庭暴力方面的立法及救助措施。各国的专家、学者及立法机构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也就没有形成一整套调整婚姻中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本文着重论述婚姻中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法律体系中的缺陷及法律救助几方面的内容,以期待一套完善的反婚姻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的出台。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向左转”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而民俗叙事始终主动参与并推动此进程。丁玲是其中转得顺利成功的典型作家。在文学书写的过程中,丁玲始终以女性的视角,采撷婚姻民俗参与作品叙事,赋予作品以生活质感和历史厚重感,为我们总结现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婚姻民俗参与范式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构筑家庭的基本形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关注人们的婚姻动因和质量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婚姻动因问卷,对某省三座城市的188名生于60、70和80年代的已婚者进行调查,旨在研究代际间婚姻动因和婚姻质量的特点与关系。研究发现:(1)代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动因中自身方面和物质经济因素,性别和代际交互影响婚姻动因中的家庭社会因素;(2)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质量,自身方面婚姻动因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等因素,婚姻满意度等婚姻质量因子得分存在代际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八小时以外》2012,(12):14
伴随着经济发展、独生子女走进婚姻的殿堂、受西方性爱观的影响,中国人对爱情与婚姻有了全新的看法,婚姻也因此变得更加脆弱。学者何清涟曾说:"近20年来,中国社会中价值层面被颠覆得最彻底的就是婚姻与恋爱观。"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历来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社会中.婚姻并不仅是婚姻双方个体之间的事情,它还关系着族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同时也影响着各种习俗的传承。陕北婚姻习俗中的各种禁忌,如:择婚禁忌、议婚禁忌、嫁娶禁忌以及婚后禁忌等都有历史延续性、多元性特点;同时也反映着陕北人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婚礼气氛的点缀,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了解陕北人的观念习俗、精神世界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丁是进入19世纪后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她通过《傲慢与偏见》中几段婚姻的描写,来探索经济关系在婚姻和人们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夏洛蒂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一直以来是人们批评和鄙夷的对象,但将其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赞叹夏洛蒂.卢卡斯婚姻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人类异性之间通过社会认同的方式而结成的一种夫妻关系。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主要是广家庭、繁子孙、求内助、别男女、定人道。中国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良贱不婚、门当户对、压抑女性、倡导贞节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着广大的妇女。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封建传统文化观念的动摇,出现了背叛传统婚姻的新式婚姻,这种新式婚姻与传统婚姻并存于中国近代社会中,从而形成了新旧并存,由旧式婚姻向新式婚姻过渡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彩礼在婚姻行为中必不可少,这是遵循古礼的体现。也是婚约关系得到法律保护、习俗认可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礼”、“法”的遮掩下,彩礼往往成为女方惟财是图的借口和契机。这深深地影响了徽州的婚姻观念、婚姻形态、婚聘年龄,徽州女性的婚姻状况、社会境遇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她们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和权益,但其在婚姻行为中承受的风险往往增大。彩礼更成为徽州男性家庭。尤其是贫穷阶层、下层社会婚姻缔结过程中的普遍性困扰。  相似文献   

16.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弃妇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被损害的社会现象。对于诗中女性的婚姻悲剧,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等原因。女性悲剧的造成固然有此类原因,但是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特点出发,违背礼制才是造成其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事实婚姻在我国现实中一直存在着,并有相当的广泛性,特别是农村占有更大的比例,且有其蔓延发展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部分农村中的事实婚姻约占40—60%,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事实婚姻是当前我国各种违法婚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存在,已经给我国社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后果,是一个值得注意并应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是,过去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际工作者,对这种婚姻的性质、效力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纠纷如何处理等问题,意见尚不一致。这不仅给具体工作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很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婚姻文化与该民族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习俗、地理环境等息息相关,藏族婚姻文化研究,则需要我们将研究视角放在这个特定民族传统婚姻习惯在与现代社会婚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找到其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近十年里,就藏族这一身处在特殊地理环境中的民族而言,其婚姻文化体现在婚姻习惯、婚姻形式、婚恋观、婚姻程序、族际通婚、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藏族传统婚姻形态以及在处理传统婚姻习惯与国家法时提供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不仅是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和婚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和社会形态。谈及两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一般都引用见于《仪礼·士昏礼》的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仪礼》中的婚姻六礼,烦褥复杂,有的地方又语焉不详,明显地带有礼家的斧痕。本文就西周春秋实际社会生活中流行。实施的婚姻礼仪和它的社会功能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