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亚鸣 《考试周刊》2012,(37):21-22
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教材必须以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需要出发,依托教材,从总体把握,合理取舍,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开发",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实行以后,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教材再开发作为教师教学生活中最日常性的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途径。“教材再开发”,有些学者称之为“二次开发”,从目前来看,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的研究者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指出,“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进行重建或‘二次加工’,即‘教师对课程的重构’。”还有研究者指出,“课程理论认为,教师第二次开发教材表现在使用教材时‘从中选出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班级的材料,然…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标与教材之间出现了教学开发的客观需求,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利用和开发历史教材。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教材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地、创造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会涉及教材的调整、加工和教学资源的再次开发;历史教师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专家的教材“产品”,而是要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改造和创新。本文重点探讨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原理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能否通晓并驾驭教材,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自由、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历史概念、归纳历史结论,实现对历史教材的“再创造”,对于搞好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材“再创造”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树立“新教材”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差异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因此,职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视教材为“材料”,把教材当“学材”,以教材为“媒介”,正确看待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开发教材。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自主开发教材.开发教材习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层的研究.使教材习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之一 :教材是范例。“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为此 ,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处理教材的方法论是当务之急。对教材历史知识处理须从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教材”转到“解读历史”。但是 ,目前教师对“解读”之实质性内涵及所达的价值目标的认识现状和教师“解读”的能力现状令人忧思。本文试图从四方面剖析历史教师解读历史的能力问题 ,以期待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推行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实验。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是对基础教育进行的根本性改革。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何使新的历史教材体现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精神,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如何继承传统教材的优点,克服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课程标准》中讲:“教科书既是教师教本,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0.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实现对新教材的再组织、再创造,可采用“五大策略”,即“情境生活化”,还原教材内容的本来面目;“内容问题化”,重演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练习案例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民主化”,促进教材动态生成;“教材校本化”,促进课程资源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二次开发” 的基本涵义,不仅包括教师对既有教材的灵活运用,还包括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 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材资源。从本质上说,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五种过 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过程,多元主体的“对话”过程,课程教学 一体化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 极的课程开发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 家、学者开发教材所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肩负着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责任的高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新课改的师资要求,高师继续教育应依托高等师范教育资源,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重塑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拥有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自己的品牌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合肥、宿州、安庆等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在课程资源观念、新课程历史教材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历史新课程实施,需要关注、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变革."互动生成"的校本培训旨在唤起教师的生命意识,通过教师职业期待与专业诉求的互动生成;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生成;知、情、意的互动生成,促进教师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引导下的学校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层级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发展研究从理论论述迅速发展到实践层面,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层级的个案研究显示,校本教研是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而教师个体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研究,达致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状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力量,对于教师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教研员应立足于地区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起到引领和管理的作用,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知识交流和成长的核心地带,教师个人通过行动研究可以达致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任何课程改革方案,没有教师的合作和努力,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不同的需求,应当关注教师的这些需求,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对洛阳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纳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业已稳定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业务能力普遍提高,但角色、地位转变困难,教研能力提高慢等。只有从社会及国家政策方面、学校方面、教师个人诸方面全方位改革,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角色,并采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要求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理念和素养,教师自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模式的非固定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发展,学科整合性和生活化特性促进教师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质量是课程质量的主体和外显形式,是课程评价的焦点之一.对教科书质量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质量,深化课程评价理论.教科书质量可以分为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前者相对于教科书文本而言,后者特指教科书实施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效果.教科书文本的内容与结构是教科书内在质量的关键要素,而编排特色则是教科书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的生命线.进行中小学教科书外在质量的分析,必须紧紧围绕教科书、教师与学生而展开.教师是影响教科书外在质量(即使用质量和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教科书的外在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借助教科书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和实际发挥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完善.新课程体系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又要求激发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