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2.
人的行为离不开主体的价值评判与选择,所以价值观是人的核心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又往往将价值观当成外部施加的。事实上,人的价值观尽管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仍然在于人本身的价值体验。这就涉及人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认知的基础———意识模式,随着自我认知的深化,内在价值的认知才会逐步显现。而所谓的幸福感,恰恰是来自于这种内在的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评价性情感体验,由能力感和价值感组成。婴幼儿自尊的前兆源于主体我带来的掌控感及亲子依恋带来的归属感,这是一种处在行动水平的自尊。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领域的能力并习得社会价值标准,进而产生能力感和价值感,形成初步的自尊,这是一种处在前概念水平的自尊,是个体自尊今后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袁慧 《考试周刊》2013,(94):25-25
"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对"我"的独立存在的认知,用自我的眼光看世界,发现个体的价值,形成社会化的人生观、世界观。《月迹》中孩子们寻月悟月的过程即人由儿童期走出,"人"的主体意识初步觉醒,跨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一致的.张春兴教授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身的感受,认为自己重要,有价值而对自己接纳、喜欢.[1]也有表述为整体上个体对自己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是自己接受、自己尊重的程度(Rosenberg,1965).自我价值感具有弥散影响,对个体的行为、认知、情感产生作用.自我价值感属于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7.
主体意识是人的主体价值及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指作为大学教育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自身主体角色、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其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集中地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能使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其“学会学习”、主动成才是当代全新的教育观;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其修养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它反映了个体喜欢和接纳自己的正向情感体验,并且有力的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并采取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提高和维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9.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耻感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受教育者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11.
词由代言"闺音"之类型化向男子自抒其情的个性化转变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张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他的词作在创作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承前启后,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有了一定的比例;题序的大量使用和以铺叙为主的慢词的创制,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强化了词作者在创作中塑造自我形象,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心理过程,对自尊、自我接纳的概念重新解析,认为自尊的主要内容是自我价值的认知分析、正向的情感体验与价值感的意志调节,自我接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认知自身的各方面特征、中性偏正向的情感体验与接纳感的意志调节.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它们在自我系统中的异同,并推论出:无条件自我接纳是稳定高自尊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 ,在教育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教育 ,它着眼于现实的完整的人的培养 ,其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其能够从事独立的自我引导的学习 ,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即促使其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时产生的一种愉悦和完美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达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对改变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观,提高生命意识,激发创造力.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教师教学生活中,要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沉寂中唤醒,要让他们从"圣化"和"匠化"的角色定位回归到真实的"人"的定位,要让他们于充盈活力的"生命课堂"中焕发出璀璨的生命之光,要让他们于自由的教学中诗意地栖居,要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从而使教师获得更多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存在主要表现出三种本质和内涵,即自我认知生命形式、群体交往生命形式和智慧超越生命形式,同时具有三种价值,即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智慧价值。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生命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生命认知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审美体验和转化学生的生命成功体验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萧乾小说的生命意识与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乾小说的诗性首先源于其诗性的人生体验,一种生命的忧郁感。萧乾对生命虚无的体认,首先是对人生无常、个体生命孤独无依的感受,还包括个体生命竞争的残酷与盲目。其小说中闪烁的人性光辉,或者说人的本质特征,正在于人对奴役的抗拒。而小说中清醒的死亡意识逆向地表现为一种高扬的生命意识与诗性。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意义 自我监控包括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实际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识活动的一般性知识,主要包括有关认知主体、认知材料及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对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认识.对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及各种学习策略的认识等等。自我监控体验就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畅状态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Csikszentimihalyi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流畅感理论。流畅感是指人们从事具有挑战性与技能要求相平衡的任务或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在流畅状态中,人们表现出"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与意识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暂时性消失、时间感扭曲、有高度的控制感、精确的回馈、发自内心参与活动"的特征。本文介绍了流畅感的涵义、特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流畅感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习意义感是学习者对于学习的价值及其与自我的关系的理性认知与情绪体验。为探索高中生学习意义感的内涵与结构,采取过程性抽样,对8位高中生开展访谈。高中生学习意义感的9个维度,按覆盖参考点多少排序,依次为“取得学业成就”“维护自尊”“未来生活保障”“实现人生理想”“满足求知欲”“促进自我成长”“无学习意义感”“享受学习的过程”和“对优质资源和机会的竞争”。以此为基础,建构高中生学习意义感的扎根理论模型,并对学习意义感的重要性、有或无学习意义感的成因及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能力可能产生的效能的认知 ,自我效能信念具有认知、动机和情感三个功能 ,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自信心 ,依特定时间和环境产生变化 ,更强调主体的元认知。那么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体育学习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构成要素 :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否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即体育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即体育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由于是主观判断 ,所以就存在准确和不准确之分 ,当判断与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