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蔡龙云武学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释研究蔡龙云武学思想的意义,并对蔡龙云武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及内容进行设计.认为:蔡龙云武学思想已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对新中国武术形成与发展具有奠基性、开拓性作用,研究其武学思想有利于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术个性发展和评价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从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入手,挖掘拳意形成的心理阶序过程和表达方式,找出拳意在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中所呈现的核心要素,从而对武术习练水平的评价提供一种早已具备但未见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指出:中国武术的“意”文化特质,是由技术之意、哲理之意、艺术之意构成,其在评价体系中分别以“拳种”和“拳意”的语系形式为表达。拳意的呈现是习练者与经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技术核心表达上,拳意呈现为知觉性,表达出一招制胜、点到为止的底层逻辑;在理论核心范畴里,拳意呈现为主动性,表达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哲学素养;在文化核心阐释方面,拳意呈现为指向性,表达出含蓄化、陌生化的艺术形式。由此,拳意在外显与深层结构上达成的共识,共同造就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冶敏 《精武》2006,(1):61-61
2005年11月21日上午9时,由上海体育学院负责筹建的中国国内首家武术博物馆开馆,上海市领导和武术老前辈蔡龙云教授共同为中国武术博物馆剪彩。中国武术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为题材,全方位展示中国武术悠久历史,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博物馆。自2004年7月开始筹建,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武术博物馆一期工程——武术历史厅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2,(11):15-15
武术家。1928年出生,山东省济宁市人。蔡龙云自幼跟随父亲蔡桂勤习武,精华拳、少林、太极、形意等多种拳法,尤精技击。  相似文献   

5.
散打比赛中除了勇猛的进攻和有力的击打对方有效得分部位外。更主要的是有准确合理的攻防章法,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相辅相承。只攻不防只是一勇之夫;只防不攻也难得分取胜。只有攻防得体,抓住战机,冲进去可打,退出来可守,避强攻弱,才能取胜,才能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在实战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国武术中的传统连环摔击法,拳、腿、步同时发动才能打出中国武术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6.
点解     
谭腿 中国武术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一说起源于山东省龙潭寺,称为潭腿,还有一说由谭姓之人所创,故名谭腿。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  相似文献   

7.
伦峰子 《武当》2006,(3):21-23
此套路荟萃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七星内劲功定步发力和活步套路(民间庶乎失传抑或演绎异化),以及河南安徽等地流传的“十形连环”“十形合一”“十形七拳”之精华,依据姬祖师墨本“十大形阐微述真”之拳论而创编。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4-54
戴先师独以“蹲丹出”贯穿四把捶艺起始,而别著拳经说明“乾坤合一而太和之道”。揣其用意,欲取“习用不二”之悟,双修武道,成至寿之身也。彼言引气法、用气诀、周天法、得真法、游艺引、盘根等,无非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推演古人拳学简而未备而已。余自度非戴先师道统真传,岂敢冒言五行连环,三拳一贯之妙。今自以为智,试述“四把”单操精义,因而荒谬不经处,一任明师相怪,相责可也。  相似文献   

10.
肖峰 《精武》2006,(11):34-35
拳谚云“练武不练力,武艺之大忌”,又云“无力不打拳”,没有威力的拳脚,只能是给对方“挠痒”。在与对手搏斗中,在千钧一发之际获得了一个好的攻击时机,却打出“棉花拳”;踢出一脚,却因反作用力使自已摔倒了,岂不万分可惜!而拥有强大的拳脚打击威力,就能给对方以极大的威胁。没有技击之力,临敌搏斗时,不免心虚胆怯,丧失信心。但练力并非练就死力、蛮力,而是要练爆发力、活力。  相似文献   

11.
蔡星生 《中华武术》2001,(12):27-27
武当纯阳拳功系全真教龙门派纯阳门第二十二代传人刘理航老先生(现年97岁)系统传承的正宗武当内家拳技。它包括普通基本功、专项基本功、基础功法(金丹铁布衫功、地卧丹功、云床子午静)、基础拳法(三步连环腿、五步穿心莲、八步龙心掌)、拳械套路(日月乾坤掌、阴阳连环掌、  相似文献   

12.
张长桢(1862—1945),北京人氏。近代技击大家。绰号“醉鬼张三”,盖因张于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且终日嗜酒,常佯扮醉状故得此号。然张氏从未真醉,不过借此隐其真技而已。又因其常在暗中行侠,被誉为“隐侠”。 张幼从师李氏者,习“三皇内功”又称“内八卦”,为武林中罕见之技,世人知者甚少。后又曾受一隐迹和尚指点,习连环肘技。再后又得一老尼指教,习连环旋转八方肘。中年时又得一云游至京的西藏喇嘛授以一百单八式罗汉拳法图谱。此罗汉拳与世行罗汉拳大相径庭,该拳练就能易筋缩骨,变化奇特,杀力骇异,张  相似文献   

13.
陕西地方拳清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位对红拳的发展传播和对中国武术贡献卓著、影响至深的一代宗师高山,武林中誉其为“飞脚鹞子”。他  相似文献   

14.
王炳寰 《武当》2010,(9):22-23
八卦掌,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简称。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同为三大内家名拳。其拳理深奥,练法独特,技击巧妙。在技击中用掌不用拳,在器械使用中“以掌为母悟刀枪”,充分体现了八卦掌的武功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滨 《武当》2010,(6):31-34
中国武术内家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强身健体与防卫御侮的光辉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瑰宝。武当内家拳法,是我国武术理论体系发展最完整,行功施行最简易,最能体现道禅儒三教用武思想的大义内涵。武当山是“中国武术内家拳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文龙 《武当》2006,(6):21-21
“形意拳三绝响,任何英雄见了倒。”这句赞美之词传于一百年前的京津渤海一带。三绝响,就是三招连环,一招打入,二招灭威风,三招打垮对方。形意拳讲求步似龙卷风,拳头如雷箭。劈拳像泰山压顶,树倒房塌!猛力劈出一拳要打断对方的颈脖子,击断对方的四肢, 或者一记劈拳当胸要把对方打得闷气栽倒爬不起来;炮拳要步似火车向前碾压直冲,架拳要像手臂裹铁皮,中平拳要有击穿大  相似文献   

17.
<正>苌家拳,也称苌氏武技,是明末清初发源于河南汜水的一个“以气统拳、形气合一”的新型拳种。在河南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为三大名拳,在全国与形意拳、八卦掌并称为五大名拳。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列为河南省级和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香港恳谈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苌家拳正大醇厚,一招致胜,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恩铭 《精武》2002,(3):6-7
导言:《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一、概略太极拳以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的伸缩旋转动作,极为符合中医经络学说的原则。陈鑫《太极论》曰:”打拳须明缠丝劲,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不明拳。”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各随各经络运行。”拳谚讲:“缠绕运动,劲贯四梢。”充分说明太极拳”缠绕运动”使气血畅通流转贯注于四梢,舒畅经络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恩铭 《精武》2003,(2):6-7
《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