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探索实施"德育小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高校,探索实施"德育小导师制",充分利用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做好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既适应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合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抓住了大学生德育的关键期,又弥补了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些不足,是当前我国高校充分挖掘学生德育资源,促进德育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曹坤明 《考试周刊》2007,(16):102-103
高等院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德育观念、德育素养以及德育智慧直接关系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为改变当前高校德育课程重灌输、轻启发,重说教、轻实践的状况[1]p350,高校德育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素养,开启德育智慧,进行德育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彻底改变德育课程的现今面目,使德育课程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接受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多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过程和反馈缺乏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高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高校德育对话,不论是理念更新,还是模式创新,这都是针对于当前高校德育现状而言的,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对当前德育实践意义重大,因而需要探索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文教资料》2008,(9):174-175
高校德育能力是衡量高校和谐德育建设的一个标准,把"软实力"的构建贯穿于高校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德育"软实力"培育在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德育价值观与高校德育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同时也把高校德育资源通过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德育的合力,有效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前在德育领域内普遍采用的"德育实效性"一词提出质疑。"德育实效性"在蜕变为德育口号后,容易使人们对德育实践产生许多误解。它使人们过分关注德育结果,忽视德育过程,把德育当作工作来做。对所谓"德育实效性"的追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青春 《成人教育》2008,(12):52-53
当前,我国成人高校德育弱化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分析成人高校德育地位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中成人高校德育边缘化的历史沿革,对于改变当前我国成人高校德育弱化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教学要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新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的特点,着重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阐述新世纪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侧重从新世纪高校德育的核心、新世纪高校德育的创新两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世纪高校德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德育的实效远未达到社会的期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文章提出了高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样式、应遵循的原则及高校德育实践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在理解、浅析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高等院校实施“以德治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对构建新型高校德育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任何时代和社会的统治或执政阶级无不十分重视其官吏的“德治”建设,区别只在于对“德治”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对具体概念有不同的提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五个把握”上下大力气,正确把握“德”的内涵,确保“德治”建设的先进性;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德治”建设的针对性;正确把握用人导向,提高“德治”建设的实效性,正确把握主导因素,提高“德治”建设的自觉性,正确把握责任体系,增强“德治”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必须努力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由注重学科的体系性向强调理论教学的针对性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任务,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就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任务,而文章也就新时期下如何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以德治国”的战略高度 ,阐述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及具体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本文从“德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融合,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论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指把道德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手段,来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创制、实施和执行。它的提出,是对历史上“德治”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有其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民主的道德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治国方略理论和德法辩证关系等。当然,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营造舆论文化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加速改革。要突破传统的偏重教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教学方法,确立新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的过程,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两课”教学不仅受外界影响还要面临“信”与“疑”、“知”与“行”的矛盾。要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研究目标,提出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六大平台的重要观点,探索六大平台发挥育人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