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学芳 《江苏教育》2010,(10):31-33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口的校本课程建设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开发并整合各类人力资源,有力地推动了以"走进太湖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在课程实施中,人力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整合人力资源,使其在课程实施中体现价值;发挥其优势,以提高课程实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课程类型、课程特征、课程价值"三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再思考。从"课程类型"层面,论述了"活动主题化"实施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整合德育活动、阅读活动、辩论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门引领、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的活动课程;从"课程特征"层面(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研制了主题活动的"选题策略"(学科拓展策略、热点探究策略、工作转化策略、文化实践策略);从"课程价值"层面,提出了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范华芸 《现代教学》2011,(11):16-16
本学期快乐半日活动的开展,为推进我校英语学科拓展型课程主题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将基础型课程上已懂的知识,在拓展课的主题活动中变为实践,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更多乐趣。一、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文化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在英语牛津教材中,有不少涉及不同国家文化的话题。如一年级教材中的"Happy New Year"、二年级教材中的"Mother's Day"、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主题设计"需要研究变化的时代、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同主题设计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需要确立活动主题,它是学校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重要参考。对于活动主题设计者而言,掌握主题生成与主题展开的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目前学生意志力薄弱,思想道德品质滑坡的现象,我将红色资源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加入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近年来,我以"传承红色精神,培育浩然正气"为主题,在班级全方位实施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开创了班级管理的新局面。"一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穿插红色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1,(3):46-46
基地坚持"为上海教育而来,奔教育理想而行"的理念,探索"实践出真知,合作出思路,反思出经验"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有教育家风采的名校长。聚焦定位。基地梳理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逐步聚焦,抓住学校的课程领导、文化建设与校长的文化自觉三个主题,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品牌打造、特色创建三项载体,努力培养校  相似文献   

8.
李笔耶 《现代教学》2009,(10):14-14
新学期,长宁区教育局推出了小学"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和高中"主题轴"式学生综合素质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这两者都是以素质教育的核心领域"课堂",核心部分"课程"为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旨在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并进行课程统整。此举措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但同时也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由"回应"走向"自觉"的过程。从思想理论、知识伦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校本课程发展之源中的"回应"之由,校本课程发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发展层面上理应做出"回应","回应"为后来的"自觉"集聚能量,人员因素、学校文化与支持系统支撑起了"自觉"的基础。由"回应"走向"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发展提升理论、推进实践与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我党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做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的重要依托。本文从传统文化价值视角挖掘"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根基和科学内涵,探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静燕 《广西教育》2023,(2):53-57+74
本文论述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进行主题文化微视频制作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依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框架,开发主题文化微视频制作校本课程,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的确定、以《主题文化微视频创作策划记录案》为例进行教学实施等,促使学生发展学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增强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陈绍光 《中国德育》2015,(23):57-58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成都市万春小学在办学中一直思考与定位的问题。几经论证和不断实践后,学校以"剪纸文化"为切入点,创立学校德育特色,从而推动学校走上"文化育人、文化育校"的发展之路。为此,学校谱写出以校园环境、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凸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剪纸文化育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3.
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一般形式。主题的选择关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主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计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开设已经步入正轨,但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及家长对课程的不熟悉、不理解,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课程理念并不十分吻合:或简单"嫁接"学校常规rj作开展一螳应景式主题活动,或“照搬教辅书的一些范例,导致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缺乏农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沈建红 《考试周刊》2011,(70):165-165
乒乓作为我国的国球,为世人瞩目。乒乓球活动集教育性、知识性、技巧性、趣味性于一体,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是一项极易开展和普及的优秀运动项目。当前,开展幼儿乒乓主题活动的研究甚少,我园在原有乒乓特色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师幼潜能,确立了"我爱乒乓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新纲要理念为引领,以主题活动为背景,以乒乓活动为载体,进行幼儿乒乓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课程实践为抓手,拓展课程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践环节,形成以"理论讲授+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三环节构成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要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平行关联;以科学的课程设计扭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做到以职促普,以普推职,以普职的科学结合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课程体系将由"职业技术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两大主干构成。其中,职业技术课程分"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探索"、"技能导向课程"和"毕业衔接课程"四大模块,基础文化课程分"普通高中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两大模块,通过初级阶段的信息收集和身份定位,经过专业学习,以"一专多能"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课程被冠名为"国际课程",引入国内的普通高中加以研究与实践,受到了政府、社会及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基础教育研讨会期间举办了主题为"高中国际课程:为中学发展引入全新活力"的沙龙研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影响高中生制作主题文化微视频的心理、教育、环境三个层面因素,论述开展主题文化微视频制作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究:举办主题文化微视频活动,激发学生制作微视频的兴趣;加强教师指导,为学生制作主题文化微视频把控方向并提供技术支持;开设语文校本课程,将语文学科与微视频制作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课程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绿色引擎。我们在打造以"雅行"为品牌的学校文化进程中,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文化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的课程文化。一、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一)明晰学校课程建设愿景,引导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过程的设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以及由实际案例引出知识,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将实践教学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或孤立的工作任务学习的传统实践教学观。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