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穆旦诗歌充满了不同的自我的声音,展示了人类心灵最为丰富而神秘的一面。以“带电的肉体”和“丰富而且危险”的写作方式直逼当前中国诗歌中“那一团模糊不清的诗意”,颠覆了现代诗歌中残留的古典性和传统性,在此之上建立的是一个独异的穆旦世界:多重、分裂的现代自我,苦涩的现代感情,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更加暧昧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易彬 《中文自学指导》2010,(2):58-59,69
新发现的多种翻译材料表明,在40年代,穆旦兼有诗人和翻译者两种身份。进一步看,早年几种主要译作均完成于1940-1941年间(即留校任教期间),这可能和穆旦实际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位置有关,即大学氛围激发了穆旦的翻译冲动。而这些翻译与穆旦写作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它们的发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穆旦当时的写作境遇。  相似文献   

4.
在穆旦诗歌中,“行走在路上”这一命题已远超出现实经验,而得到了丰富的现代性阐发。关于“道路”以及“行走”的经验,已由具象指向抽象,由生命个体的求索困厄推及对宇宙存在的终极探索,在感性与知性.抒情性与超验性的融合混沌中,纳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在穆旦诗歌阐释中形成宏阔的精神空间和巨大的美学张力。  相似文献   

5.
穆旦诗歌充满了不同的自我的声音,展示了人类心灵最为丰富而神秘的一面.以"带电的肉体"和"丰富而且危险"的写作方式直逼当前中国诗歌中"那一团模糊不清的诗意",颠覆了现代诗歌中残留的古典性和传统性,在此之上建立的是一个独异的穆旦世界多重、分裂的现代自我,苦涩的现代感情,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更加暧昧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赞美》是其力作。该诗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是“寂寞的诗人”(邵燕祥语)穆旦之幸.也是广大学子之幸。相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上的其他白话诗作.这是一首虽不艰涩然而较为“难懂”的诗作.也是一首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沉复杂的情感内涵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诗作。这首并不很长的诗歌给予我们这样的艺术直觉:它不是一首单纯的短歌.  相似文献   

7.
聚焦 近年来,有一种写作教学的探索正渐渐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这就是“专题写作”,也称作“主题写作”.多数写作教学通常以常见文体或常用的表达方式为线索设计写作题目,如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或者在这个方向指导下的如何写好文章开头、结尾等章法结构的指导,这类写作教学侧重的是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技能,而专题写作则是以生活中的主要话题为线索来设计写作题目,如“认识自我”“理解与沟通”“社会秩序”,强调以交流沟通为出发点,这更接近真实的表达需要,因此,其写作题目被称为“写作任务”而不是一般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8.
从1940年代的实际经历来看,穆旦始终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缘位置,“小职员”身份大于“文化人”身份,“个人的生命”成为了一种突出于所有现实之上的事实.穆旦是一名非职业化的写作者,其现实身份与实际写作之间形成了一种别有意味的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9.
穆旦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现代派诗人。穆旦的诗作大多都很贴近现实、关注当下。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诗人穆旦看到中华民族在一方荒凉与凄清的现实里痛苦地挣扎求生,他为这个民族的生存现状深感悲哀与焦虑,为民族的未来走向深感忧郁与迷惘,因此,在穆旦的诗作里常常透出浓厚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穆旦诗歌中表达的身体思想以及由于身体因素的加入而给穆旦诗歌带来的特有的思想艺术魅力做了细致的剖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身体诗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于纠正当前“身体写作”中的某些浅薄化倾向以及对这个术语的某些误解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穆旦有着一颗不断探索的灵魂,他对民族生存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充满了复杂性,这使他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异的精神品格。他内在的灵魂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充实的,因为爱是他孤独灵魂的寄托,从而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宁静。文章试图通过阐释穆旦诗作所独具的爱与现代性的怀疑精神来展示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3.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文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9,(1):87-95
穆旦1940年代和晚年的作品被过多的关注重视,而1950年代诗歌则少人问津,即使被提及也被简单地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次"断裂"。诚然,穆旦1950年代的诗歌明显表现出靠近主流规范和趋时写作的特点,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混乱痛苦的状态。源于对主体"我"的分裂书写和直达人性的生命体验以及"新诗戏剧化"手法的因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诗人早年的诗歌理想和诗学精神。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穆旦显示出在趋向"规范"与保持个人理想之间的游离矛盾心态,从而看出穆旦在把握时代话语与秉持个人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穆旦的诗歌中,“我”的言说、理性的思辨色彩以及独特的受难意识等使他的诗歌充满复杂性和智性,他用各种强烈的个人经验(个人性)来表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公共性),并且能够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使他的诗歌走出自我宣泄的个人性而走向具有普遍真理的公共性,上升到对生命的追问,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的高度,创建了属于穆旦的独特的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写作是最有个性,最需情感投入, 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重视思维新 “思维新”即提倡创新思维。首先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和恐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