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窗口"与学报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6年4月21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继续研讨高校学报办刊模式,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抓好高校学报的改革".2000年6月该会理事长陈浩元题为<改革攻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又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学报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其办刊观念、办刊模式、经营管理、社会影响等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过去我们比较满足现状,而没有强烈要求尽快摆脱这种不利于高校学报发展局面的紧迫感,因而对一些同志已经开展的关于学报改革的研究倡导、支持不力,这也是我们改革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必须"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和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1]  相似文献   

2.
何为"核心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期刊"的概念本属文献计量学的范畴,目前却有不少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对"核心期刊"顶礼膜拜,趋之若鹜.期刊为了彰大自身的知名度,将一些获奖项目印在封面上,这本无可厚非,但"核心期刊"的字样往往被列于首位,足可见对"核心期刊"的崇尚程度.有些期刊以"核心期刊"为办刊目标,把进入"核心期刊"视为办刊实绩,一味地去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千方百计"地提高文摘率.还有一些学术期刊,把"核心期刊"当作赚钱的招牌,热衷于增页扩版,小小学报竞成月刊,每期200多页,年发文量近千篇,向读者大肆收取高额的版面费用.甚至,还有某些学人以"如何进入核心期刊"为科研选题,试图以"核心期刊"为"指挥棒",提出调整栏目设置、改变办刊宗旨的应对策略……如此削足适履,不利于期刊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导致期刊价值取向的偏离,势必要丢掉一些长期培育起来的精品栏目,有些学术期刊恐怕也会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邢克敏 虽说学电脑已成了当今时尚,可我认为中老年人学不学关系不大.特别是老年人眼睛花了,手又不利索,加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会汉语拼音,不识英语字母,用五笔字型打字,脑子不好又背不下来字根键位图.再则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而言,久坐电脑前极易诱发多种疾病.一句话,中老年学电脑不是不可以,而是利少弊多,没有多大必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如何突破"瓶颈"求得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 4 80 0余种科技期刊中 ,高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有近 90 0种 ,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阵营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 ,高校学报依托高校在科技投入、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上的优势 ,逐步走过了形成、发展阶段 ,达到了目前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些年来 ,各高校学报本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 ,做了许多工作 ,有些学报 ,如《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等 ,在影响因子和被检索率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毋庸讳言 ,高校学报作为一个群体 ,在科技期刊中学术地位整体偏低 ,其学术作用难以得到学…  相似文献   

5.
学报办公环境的信息网络化,导致编辑出版工作方式的改变,继而发生深刻的编辑出版理念的变革,并由此引发学报编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索和尝试。学报办公的信息网络环境为学报编辑出版学研究提供新课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学报开展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科研条件。深入全面地开展学报编辑出版学研究是直面信息网络化挑战的积极策略,是完善和发展编辑出版学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报编辑个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05,24(5):89-90
曾祥芹,1936年生,湖南洞口县人。195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原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文章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文章学、阅读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著述、主编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学能力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文章学教程》、《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阅读学新论》、《历代读书诗》、《现代读书经》、《快读指导举隅》、《阅读改变人生》等26本专著。  相似文献   

7.
学报名刊编辑的主体能动性与学报的学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秀明 《今传媒》2005,(11):44-45
学报的学术质量通过刊发论文的学术价值体现,即论文的创新性与应用性。创新性包括选题、材料、方法新颖,应用性包括摘转率、引用率、获奖率等。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11家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南开学报  相似文献   

8.
张珊珊 《青年记者》2007,(11):55-55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这一时期的美国处于独立报刊时期,记者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并以尊重事实、客观报道为己任。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新闻媒体形成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在这种浪漫主义的指引下,许多编辑和记者都相信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舆论力量,来反映民众呼声,主持正义,打击社会黑暗现象,从而打开新闻专业主义的“美妙画卷”。到20世纪中期,新闻专业主义这一理念日渐成熟,成为“诠释和评判新闻事业的主导话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总目次"和"索引"的规范编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德培 《编辑学报》2002,14(1):45-46
鉴于部分学报编辑对"总目次"和"索引"编排规范执行得不够严格,作者查阅了全国50种学报,并对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就各项内容做了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学报编辑重视并认真做好末期学报"总目次"和"索引"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略论学报双向展示的窗口功能王照光,高仲章【太原】学报不仅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的窗口,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而且也是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的窗口。既是窗口,便应当具有双向展示功能,而且这种双向展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无论少了哪一方,这种...  相似文献   

11.
西阳 《北京档案》2001,(5):46-4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何时竟成了不少档案馆和不少档案人难出编研成果的一块挡箭牌.一些学者的学术论文也认为档案馆馆藏不够丰富,或者馆藏结构不甚合理是当今档案编研难以出成果、上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报编辑改稿"八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大多属于学术性综合期刊.由于学报编辑部一般人手偏少,因此专业分工并不明显.在来稿专业各异,论题更是五花八门,各学科专业细分和交叉日益强化的情况下,大多有自己专业的学报编辑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这就是学报编辑的局限性所在.有鉴于此,要改出好稿,学报编辑必须扬长避短,自觉克服自身局限.  相似文献   

13.
学报学是编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具有编辑学的共性,也有学报工作的特殊性,比如:学报文稿,具有理论性、创造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而它的作者又与读者具有同一性.这两个主要特征,决定着学报学与编辑学的明显区别,从这里,我们使引出了学报特定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仅就学报工作原则作些阐明.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但由于学报编辑工作性质的特殊,因此,评价和衡量编辑的“编绩”应与教学科研人员有所区分,且体现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学报编辑工作的多重职责学报编辑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产品,具体地说是搜集、选择作者的文化产品(学术论文),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向社会传播,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学报编辑的根本职责是办好学报。衡量学报编辑工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5.
解读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现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勇 《编辑之友》2006,(4):58-60
一、"栏目主持人":命名与意义 "栏目主持人"现象,作为高校学报进行栏目建设的实验地,最早是由《南京大学学报》(下引高校学报,皆指其哲学社会科学版或人文社会科学版)于2000年第1期开始实施的.当然,最初的四个栏目后边注明的并非现在的"栏目主持人"而是"本专栏特约主持人".此后几年,《南京大学学报》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局面.从2004年、2005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求是学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复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十几家高校学报都先后推出了"栏目主持人"制度,开设了一个或几个由"栏目主持人"主持的"栏目".  相似文献   

16.
评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我国学报界,普遍存在着以转载率作为学报学术质量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的倾向,与此相适应,转载率的高低也就成为凝结在编辑们心头的一种情愫,我们称之为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在这一情结的支配下,学报工作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向如何提高转载率上,甚至不惜为此去拉关系,走后门,为提高转载率而苦思冥想,从而将学报出版工作的真正目的--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放在了次要地位,出现了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异化性操作",偏离了学报编辑规律.在短期而言,学报的声誉可能会有所上升,但对整个高校学报界的未来来说,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7.
何谓"阑珊"?     
《南方周末》2001年3月15日第16版《弟弟在北京》文中有句云:“我们漫步在灯火阑珊的北京街头,站在高大的立交桥上,品味着‘车流如水’、‘灯海似星’这样的词汇。”——由“灯海似星”,我们自不难想象,夜晚的北京街头,定是“灯火通明”或曰“灯火辉煌”的;那么,这“灯火通明╱灯火辉煌”的景象,是否  相似文献   

18.
何谓"下流"?     
把这本列居2006年度日本畅销书排行榜的论著翻作“下流社会”或许并不合适。其日语原文中使用的汉字是“下流社会”,从中文望文生义,自然成了不伦不类的道德经,与作者的本义亦是南辕北辙。其实,“下流社会”是作者模仿日本“全民中产”社会的习惯说法,由“一亿中流”的“中流社会”衍生而来的,而汉语里惟有“上流”还保持了风格、等级的涵义,及至“中流”,便只剩下“中流砥柱”的说法,因而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显然行不通。但它与具有明确的等级性含义的“下层杜会”又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和学报工作的发展,有关"学报情结"的探讨逐渐引起学报界的广泛关注.曾有人撰文对学报的"语景模式化"倾向提出质疑,称这种倾向为学报的"语言情结".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7,19(5):324-326
对影响高校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进行评析.认为对高校学报工作的思考不应再纠缠于对高校学报生存合理性的追问,而应将思考的着力点集中于如何以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通过理念与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