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385名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存在学习倦怠倾向,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学习倦怠程度要低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突出,三年级学生的成就感最高;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学生学校适应和学习倦怠的关系,随机抽取山东省枣庄市两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共3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小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女生的人际适应显著好于男生,男女生在学校适应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五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显著好于六年级,四五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四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五年级,四六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及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存在非常显著的中等程度负相关;学校适应能够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3.
研究使用杨丽娴、连榕(2004)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468名师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师专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显著高于女生;相对于三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学习倦怠、行为不当及成就感低;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城镇生源的学生要比农村生源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285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及关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一般,而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有显著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其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消除其学习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进高师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本研究采用连榕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716名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学生中男生的学生情绪低落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术科学生比文理科学生更有成就感;城镇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方法,对287名本科生开展调查研究,考察其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倦怠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倦怠总分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年级和专业差异显著(F=5.001,P<0.01;F=9.385,P<0.01);行为不当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4,P<0.05;r=0.284,P<0.01);情绪低落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2,P<0.05;r=353,P<0.05);归因方式的外控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归因方式的内控倾向只对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瑞 《文教资料》2011,(19):225-22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55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低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5所师范院校本科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被试男生比女生倦怠更严重,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比大二年级学生倦怠感弱,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倦怠感更强,但在成就感低维度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教学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学习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应共同努力,改善师范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若干所985工程、211工程及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运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量表》测量其创造力倾向发现,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水平较为一般,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的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了对现有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思考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483名高中阶段的学生为被试,通过量表测查,考察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现状,以及认识论信念与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在"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和年级差异;在"离散-接受信念"方面,女生的认识水平明显比男生更成熟;(2)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论信念与创造力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认识论信念的"整合-建构信念"和"离散-接受信念"均对创造力倾向产生直接影响;(3)学校、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既具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识论信念对创造力倾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纬度上,行为不当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四个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学习倦怠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倦怠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都有消极影响.(2)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年级学习策略总体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获得奖学金者的学生学习策略优于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倦怠的程度.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其学习倦怠不同,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连蓉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四所地方高校的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高师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通过差异检验发现: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学习倦怠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存在显著学习倦怠差异;农村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以及倦怠总分方面都显著低于县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倾向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问卷调查280名大学生,并从中选出240名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动机水平上,男女生在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外生动机的依赖他人评价和追求回报两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女生在创造力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创造力倾向要强于男生;学习动机总得分与创造力倾向总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倾向的影响高于外生动机;学习动机内生主导型的学生其创造力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学习动机外生主导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何永红 《考试周刊》2013,(87):174-176
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袁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后得到,七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八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在0.05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且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2)在学习投入量表上,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3)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及其总分与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4)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