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贵州卡拉村为切入点,对该村文化资本、整合资源等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发展规划、文化特色、附加价值、资本化程度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优化旅游文化产业结构、增强传统工艺文化意蕴、提高文旅产业附加值、提升资源资本转化效率等发展路径,以期加快该村旅游文化高质量发展步伐,促进传统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是助力云南文旅转型升级、推动云南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世界独一无二旅游胜地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云南当下及未来旅游发展的重大建设工程。民族村寨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资源,民族村寨文化景观旅游是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重点打造主体。文章选取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腾冲司莫拉佤族村为典型个案,在对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背景下民族村寨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解读司莫拉佤族村的文化景观内涵及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背景下司莫拉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针对晋城市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以游客感受和体验作为切入点,把民俗表演、地方美食、博物馆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商品等几个方面作为融合点,通过科学有效的路径进行文旅融合创新,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民俗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真正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村寨旅游的特征与开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出发,在分析民族村寨旅游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试论民族村寨旅游的特征与开发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出发,在分析民族村寨旅游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手段目标链理论为基础,以连南千年瑶寨为案例,利用阶梯法分析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内在结构.研究结果:1.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包括具体属性、抽象属性、功能结构、心理结果、工具价值与最终价值6层次结构.2.千年瑶寨旅游价值的手段目标链结构,在层次递进中出现效益递减.3.民族村寨旅游价值从静态客观性向多元建构性发展,推动旅游地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贵州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就是其中之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主要从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村寨旅游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形式,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为例,在分析咪依噜村寨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是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民族村寨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保护民族村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贵州黎平肇兴侗寨325篇有价值的旅游者网络评论和游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肇兴侗寨旅游者对自然景观的偏好不及人文景观,旅游者对带有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偏好较强。民族村寨旅游者偏好具有很强的求真性,民族村寨村民的言行举止、文化习俗和思想态度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丰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民族的旅游品牌、协调民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建设可持续的特色民族村寨旅游、传承民族精粹文化等方面构建民族村寨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北川县五龙寨和理县桃坪羌寨的村寨旅游发展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提出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为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村寨旅游必须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道路,才能推进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在分析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政策引导、民族村寨旅游的推动和社区主体的文化自觉等方面探讨西江苗寨博物馆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西江苗寨博物馆集群形成活旅兴文、多元交互体验的发展路径,实现社区主体的文化自觉,对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一种结合形式,在改革开放迄今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壮大,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近二十年的民族村寨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述评,指出其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以期促进民族村寨旅游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物质载体,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目前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旅游开发给哈尼村寨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此为箐口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咨询,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价值理性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二者作为人类理性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整合的视野,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整体发展观、创新实践观和利益均衡的分配观。  相似文献   

18.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商业化等问题,从旅游业态的角度出发,借用零售业的"多业态错位经营"理念来思考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规划。并以四川省汶川县东门寨为例,试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的多业态错位发展模式,提出创新民族村寨的旅游综合业态,提升外部竞争力;错位布局村寨内部旅游子业态,减小内部同质化竞争;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业态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新命题,美育有助于为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赋能。但当前美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审美品位、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远未被人了解。本研究依托艺术研学这一课程载体,坚持“大美育”格局,旨在通过创新的研学美育方式挖掘江南文化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目标,筑牢文化自信,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