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贵州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就是其中之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主要从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村寨有不同的经济特点;少数民族村寨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业)向多元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总体经济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度低,信息传递和吸收迟滞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因此,应通过以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大企业为依托,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将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特色;加强村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村民传统观念意识改变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西部旅游资源富集的村寨乡镇依托资源优势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探讨旅游开发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村寨乡镇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经营主体、发展制约因素,为其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明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商业化等问题,从旅游业态的角度出发,借用零售业的"多业态错位经营"理念来思考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规划。并以四川省汶川县东门寨为例,试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的多业态错位发展模式,提出创新民族村寨的旅游综合业态,提升外部竞争力;错位布局村寨内部旅游子业态,减小内部同质化竞争;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业态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物质载体,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目前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旅游开发给哈尼村寨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此为箐口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咨询,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不仅是深化全域旅游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茂县坪头羌寨为例,通过对村民进行的乡村旅游感知调查,利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四川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影响效应,总结出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要素体系。结论显示,村民对乡村旅游的经济受益感知较强,对农旅融合形式感知强烈,对融合环境感知明显。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将有利于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族村寨旅游的特征与开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出发,在分析民族村寨旅游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增权是促进旅游发展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特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增权理论对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保障他们在旅游发展受益、维护其正当权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对西江苗寨旅游业规模化发展之后,当地居民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及各方面利益受损情况作了阐述,并就增权理论在民族村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探讨了民族村寨村民增权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工业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在工业经济优势地区或工业遗产区产生的,工业与旅游相融合的新型旅游形式。通过对国内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地区分布、行业分布、资源类型和发展模式方面介绍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旅游的特征和效应;对工业旅游的资源类型和主要发展模式进行概括总结,提出我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我国新世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黟县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经营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设立利益中性的独立管理机构,实行市场化经营机制,成立协调机构及旅游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教育与培训等。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岛屿旅游目的地三亚为例,对相似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夏威夷、马尔代夫和巴厘岛的概况、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旅游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岛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而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重要。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城市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从而打造出无锡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教烈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产业融合主动性不足,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新业态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瓶颈。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意识、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新业态竞争力、构建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养体系等措施,有助于产业融合趋势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7%。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持续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梳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种类及空间分布,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视角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以及其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定位为"山海风情休闲旅游",以滨海旅游和自然风光为主导,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节点的相互连接,打造具有"一心三轴"特征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实施品牌战略,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龙岩旅游品牌发展的状况,进而推进资源整合,寻求打造龙岩旅游品牌的途径,提高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龙岩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旅游商品的销售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滁州市大多数旅游商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滁州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醉翁亭文化、凤阳大明文化、全椒儒林文化、天长孝文化等典型地域文化,从题材挖掘、表现形式创新、制作工艺创新、载体多样化等方面探讨滁州市旅游商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神东煤海工业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客源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笔者通过对神东煤海工业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提出了其规范、健康发展的三点策略:实施市场导向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区域联动整合开发策略和环境与旅游双赢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随着"两型"社会的积极构建以及区域旅游竞争的愈演愈烈,单一的观光旅游已不能带动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应用态势分析法对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形成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SWOT战略组合,对实现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