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界学习     
正跨界学习的说法当下比较流行。跨界的前提是"界"的存在。"界"是质的规定性,是事物所在的领域。没有"界",事物间无法彼此区别,人们的思考没有逻辑起点,实践也没有对象和基础。跨界学习旨在打破学科界限,达到学科间的融合,这无疑是很美好的愿望。学校教育以知识学习为具体内容,学科知识是学校教育展开的依据,分科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由来已久,学生在学校习得的是分科知识,但他们面对的生活世界是整体性的,因此,知识教育如何通达个体发展的整全性,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跨越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以及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界。跨界的职业教育需要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所谓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是指研究者跨越与职业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个"定界",探求它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规律,为职业教育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理念应定位在"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上,通过内部机制如组织管理机制、跨界联盟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点燃、唤醒、激活名师内驱力,从而实现自我超越。为什么跨界?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互联网+"就是跨界思维,跨界思维是创新的原动力,跨界才能让名师超越自我局限。跨界实现了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开放性可以引导工作室成员学习和吸纳其他工作室和其他成员所拥有的优秀品质来丰富发展自己或本工作室,激  相似文献   

4.
教育领域与工作领域存在广泛的跨界互动需求,跨界学习正在成为人类普遍的社会性学习方式。然而跨界学习活动并不会自动发生,需要一定机制引发、维持和推动。因此,如何组织、维持跨界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新问题。借鉴第三代活动理论和邀请教育理论构建的跨界邀请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松散的跨界学习,其特别强调建立明确的主题,提供有组织、有意义、有责任、有吸引力的交流情景,促进位于不同活动系统的参与者,跨越自己所属领域的边界,与其他活动系统的参与者互动,形成新的集体概念。"邀请模式下的学习环境"和"跨界共同体模式下的活动系统"是跨界邀请学习模型的核心,前者旨在使学习环境能够像磁铁一样将学习者吸引进来,让其在尊重、信任、乐观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后者有助于促成不同系统的参与者转换角色,深度、多元互动,创造新的理解和认知。开展跨界邀请学习要通过活动设计、机制建设,实现以"邀请为名"激励学习,以"互动为媒"促进跨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催生网络模式下的跨界邀请学习,其蕴藏的学习规律和问题,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创新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也就是互联网的跨界。"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一切皆是服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将是休闲学习的多元化中心。"互联网+"图书馆让数字阅读无处不在。新时代图书馆要不断跨界融合创新,推进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儿童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的情境,而成为与生活割裂的符号性学习,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开展"跨界"学习——跨越学科之界,消弭生活壁垒,提供学习的情境和背景,从知识的简单累积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建构幸福完整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7.
“跨界”,英译crossover,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博采众长,凝聚成自身独特优势,其意义在于改变标准,在于创新,让人类进步的脚步不止。“跨界学习”就是跨越边界的学习。“跨界学习”要求人们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跨界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思路,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学习效果。文章尝试探讨以“跨界学习”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做法,使教师们走出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瓶颈,持续不断地精进和创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成长始于艺术,艺术是人的整个精神、心灵世界的缔造者。学校中的艺术教育需要回到学生生命的原点,尊重学生天性,正视学生差异,从而提升其艺术素养。"爱学课堂"主张通过跨界综合的学习资源,跨界融合的学习时空,跨界整合的学习方式,跨界聚合的学习评价,实施艺术融通教育,这是一条契合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跨界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演唱方法,对我国声乐演唱技法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活力。我国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用自身全面的演唱能力将声乐界三大唱法民族、美声、通俗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跨界唱法。她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进行取舍和创新,并建立了自身全新的跨界演唱体系。最近,她又参加了湖南电视台的《我是歌手》栏目,将跨界唱法的演唱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显然这种跨界唱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并且更加生动深刻地抒发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跨界唱法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正基金业跨界创新进入深水区。记者日前从招商基金了解到,该公司联合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项目日前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揭幕。在互联网金融大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的挂牌,意味着基金公司的创新,已经从初期的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迈入深水区——在产品研发、投资管理等核心领域进行跨界创新。据悉,"互联网金融实验室"项目是由招商基金、通联支付联合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跨界推出的开放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1,(1):54-57
声乐艺术的"跨界"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中国声乐界学者的关注,然而"跨界"现象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音乐歌唱节目中"跨界"演唱现象增多,通过研究几档有代表性的声乐性歌唱节目,对"跨界"演唱现象的起因、本质、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唱法的贯通融合、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多元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不断变革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由经验式、参与式的学习向扩展式、探究式的跨界学习转变。跨界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实践上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聚焦问题,多元解读;对话互动,重塑知识;反思实践,成果创新。有效的教师跨界学习需教师树立跨界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共同体提供组织保障,并为教师提供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更强调专业基础的融通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跨界融合理念。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教育的跨界思维,主要表现为跨文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学科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技术界培养学生的“全媒”素质,跨组织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跨思维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课程思政”,专业课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互补协作,构建文理交融的“全人”教育体系,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构成了跨界融合理念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视角,对标职业教育"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民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跨界培养的"三双重"跨界对策与"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三双重"跨界对策包括"双主体"跨界办学、"双场所"跨界培养、"双身份"跨界学习."六精准"跨界对接路径包括:招生招工精准对接,组建校企跨界育人的专班;教学生产精准对接,优化人才跨界培养的环境;课程岗位精准对接,体现人才跨界培养的标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把握人才跨界培养的方向;校企考核精准对接,确保人才跨界培养的成效;校企管理精准对接,打造校企跨界发展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环境下,各行各业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优化与创新升级,呈现出全方位的融合。创新、多元、融合成为现代技术环境下职业人才的特质。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跨界教育",培养跨界融合型创新人才,改变传统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柔性的、动态开放的"分层多元、跨界融通"的课程体系。围绕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需要从教学组织管理、教师团队建设、校企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跨界融合盛行和受民族文化驱动力影响的当下,我国声乐界刮起民族化跨界之风。从流行歌手到美声大亨,从纯民唱法歌唱家再到横跨多种唱法的创新歌者,各种形式的跨界演绎为新世纪的音乐注入了一道活力。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相关理论的欠缺,以至于民族化跨界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美学价值,演唱方式成了众说纷纭的问题。民族化声乐跨界的美学思考,是从声乐美学进入到跨界个性化的研究中。它是声乐立美的特殊存在,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高职"跨界衔接"是一种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中职学生向本科院校延伸与贯通的过程中,受教育模式、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圈改变的影响,其心理资本呈现出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水平偏低,韧性水平较高的复杂状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及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跨界衔接"学生心理资本构建了新的培育模式,创建以独立培养方案制定、心理健康理论课程、心理健康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以及校友偶像工程计划为主要环节的心理资本培育风火轮模型,为中高职"跨界衔接"学生心理资本培育探索提供创新方案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跨界"是一个时尚新潮的字眼,"跨界"显然已经成为了引领时尚的最新潮流。基于"跨界"理念的音乐专业合唱教学,就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够将各种歌唱风格进行不断的融合和突破,最终才能对音乐合唱融会贯通。本文针对"跨界"理念下的音乐学专业合唱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校长办学面临着社会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与内部现有资源有限性局限的矛盾,需要校长进行学校内部、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三方面的跨界创新。为此,校长需要具备跨界领导力,即跨界学习力、跨界决断力、资源整合力、建立新界的推行力、带队育人的教导力与跨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