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几种颜色词为例,比较分析了这些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联想意义,使英语学习者能更深入的理解西方文化,避免交际中对语言的误用,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在词汇系统中极为重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伴随意义。从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后,文化伴随意义就被看作是一种语言文化学研究对象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不断密切,国内外学者研究汉俄语中颜色词的频率不断提升。该类研究主要将语言本体扩展作为基础,从两国文学作品理论研究出发,缺少实践性及生活气息。本文系统阐述了汉俄语颜色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共性与异性,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语言行为与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习惯于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但是这样的看法并不恰当。因为语言并不能像一件工具那样独立存在,它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交际固然使用语言,但语言行为又受存在于思想深处的文化心理的制约。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可以从话语中切分出词和句子,但这并没有把语言从文化的整体中切分出来。任何一句话、一个词都仍然与它的文化联系着。那么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它们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颜色词不仅反映的是人们对这个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也是对主观世界的一种升华。我们在认识颜色词的同时,也一同了解了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内涵。本文在分析维汉两个民族颜色词语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汉维语文化中不同颜色的文化内涵,利用对比研究法、举例法等,对汉维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直接或间接反映中国商务活动独特文化的词、词组、习语、成语、典故等。其文化负载内涵对来自低语境文化商务汉语学习者有一定障碍,缘于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信息与语言编码传递、时间支配、隐私、集体与个人主义等差异。通过探索非等值、征喻性和交际性等文化负载词特点与实例,案例分析、对比与联想、线上线下等方法,使低语境文化学习者更好习得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提高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交际能力,对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理解与文化 理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无论一个词,一个句子,如果不理解,就不能学会它。理解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二是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互相代替。“熟悉词的形式不是理解所必须考虑的唯一因素。除此以外,还要熟悉这些词所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即我们应该知道它们的内容和命意。”(麦基《语言教学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对形式的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把握词语所传达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词语所传达的信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不是唯一的手段,文化因素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解是一种交际行为。理解信息的过程是交际双方文化概念沟通的过程。瑞士数学家、逻辑学家J·B·格赖斯对真实的言语交际作过这样的描述:交际的表达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意念和原有的文化概念向对方发出信息,接受主体则根据对方发出的符号和自己的目的、意念以及原有的文化概念去理解(参看蒲志鸿《共识文化、差异文化与外语学习》,中山大学学报,1994,1)。这就是说,如果双方原有的文化概念相同,接受主体就会完全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语言中窥视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人文风情。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人情往来的客套寒暄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了人际社会交往中的桥梁。一个人处于怎样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讲出怎样的寒暄语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相似,又有不同,从两国和而不同的寒暄语中可以窥见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跨文化交流传播实践现状里,外语语言专业人才的语言交际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传播的实效。其语言交际实践能力的主要阻碍即是语用失误多,语用能力不足。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两种语用失误的出现,一方面归因于学习者的语言与文化的负迁移,另一方面则是语言教学对语用的忽视造成的。内外二重因素的交织,导致部分学习者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更是影响了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效果。故该文提出三点优化策略:学习者应该在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中间地带建构自己的文化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文化态度;在语言文化课程中加强情感教育,通过教师的跨文化态度影响学生;并在语言文化课程中加强语用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或现实情境中学以致用,把语用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周芳 《职业圈》2007,(7X):126-127
文化教学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章探讨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导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出现了交际和文化输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重点方向。这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学交流的方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和扩散行为。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格外重要。本文将结合我国文学十大名著之一的《儒林外史》英译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儒林外史》的翻译如何在中西文化差异中实现跨文化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或素养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其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有重要的影响。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交易双方在语言沟通、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正视文化差异,促进贸易达成。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跨境电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跨境电商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提升电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化词不同于一般词汇,汉语文化词承载着丰富的汉语文化,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中的颜色文化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偏好。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颜色文化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文化词的涵义是很有必要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西在颜色文化词方面的认知差异,探讨其产生的文化归因,并且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具有了除数学和计算外的其他属性,即模糊性,因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本文拟研究英汉数字模糊表达的异同,进而分析这两种语言在数字文化方面的跨文化交际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人们对数字表现出了不同的使用喜好,我们必须充分理解英汉语言中数字使用的不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尊重彼此,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和摩擦。  相似文献   

15.
刘媛媛 《文化学刊》2008,(4):178-180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通常要用到Please一词,以表礼貌,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误解,冒犯他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礼貌用语是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和以汉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原则是有所区别的,这些都是应在交际中引起注意的。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英语学习者就要努力认真地了解文化差异,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得以实现。国际化的环境中,不同文化群体在获得更多交流机会的同时,语言交际的不顺畅更加凸显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性及其分类等方面来分析概述非言语交际,并结合实例探讨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突出非语言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牛佳宁 《文化学刊》2008,(3):114-1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体现于语言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日益重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培养跨文化意识抓起,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采用新型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周丹 《文化学刊》2008,(6):185-188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镜像折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被称为跨文化交际。但"跨文化交际经常会出现障碍,归结起来,原因或是语言方面的,或是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灵魂。为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就"汉语热"语境下的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以期使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克服中外语言语义和语用失误,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方菊 《文化学刊》2011,(6):93-95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优秀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外语院校的口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