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π:N^n+r→N'^n是Riemann浸没,f:M^m+r→N^n+r和f’:M’^m→N’^n都是等距浸入,并假定M遵从Riemann浸没π,我们证明:1)若M是N全脐子流形,则M’是N’的全脐子流形.2)若f(M)是N的迷向子流形,则f’(M’)是N’的迷向子流形.3)如果M包含在N的一个全测地子流形N^m+r+1中,则M’包含N’的一个全测地子流形N’^m+1中,特别地,我们得到复射影空间和四元数射影空间中子流形的Simons型Pinching定理及全脐平流形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讨论由数域F上的一个n阶方阵A所决定的线性变换DA:Mn(F)→Mn(F),X→AX—XA的不动点。主要结果如下:(1)由DA的全体不动点组成的集合构成矩阵空间Mn(F)的一个子空间,并且这个子空间中的每一个矩阵都是幂零矩阵;(2)如果A是可对角化矩阵,那么由DA的不动点组成的子空间,其维数不超过ψ(n),这里n≥2,并且当n为奇数时,ψ(n)=1/4(n^2—1),当n为偶数时,ψ(n)=1/4n^2;(3)如果m=p1q1+p2q2+…+psqs且p1+q1+p2+q2+…十ps+qs≤n,那么存在一个一个n阶方阵A,使得由DA的不动点组成的子空间,其维数等于m,这里p1,q1,p2,q2,…ps,qs都是正整数;(4)如果DA是矩阵空间Mn(C)上的线性变换,那么DA有非零不动点当且仅当存在A的两个特征值,其差等于1。这里n≥2,并且C表示复数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数域P上的n次多项式的齐次分解,证明了线性空间P[X1,X2,…Xn]m的维数等于Cn+m^n并给出了该空间的一组基;进而得到R^n上次数不超过m的多项式向量场的全体构成的线性空间V的维数等于n·Cn+m^n。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于数域P上的n次多项式的齐次分解,证明了线性空间P[X1,X2,…Xn]m的维数等于Cn+m^n并给出了该空间的一组基;进而得到R^n上次数不超过m的多项式向量场的全体构成的线性空间V的维数等于n·Cn+m^n。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向量空间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引进了2-极大子空间概念,从余子空间、维数、同构映射等方面对2-极大子空间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了3个结论:(1)设V是数域F上的n(n≥2)维向量空间,M2≤.M1≤.V,则dimM2=n-2.(2)设V是数域F上的向量空间,若M2≤.M1≤.V当且仅当M2是2维子空间的余子空间.(3)f是向量空间W→V的一个同构映射,则W的一个2-极大子空间W2通过同构映射f也是V的一个2-极大子空间.  相似文献   

6.
将实线段上连续自映射的w-极限点集和几个周期点集推广到度量空间中,得出两个结果:(1)设X是序列紧度量空间,f:X→X是连续的一一映射,如果y∈X是f的w-极限点,则n∈N+,都存在f的w-极限点x0∈X,使得fn(x0)=y;(2)在度量空间中,周期点集与终于周期点集的并集等于准周期点集.即P(f)∪E′P(f)=EP(f).  相似文献   

7.
考虑连续映射f:X→X以及由f诱导的K(X)到自身的集值映射f-,其中X为度量空间,K(X)为X的所有非空紧子集赋予Hausdorff度量所得空间.主要讨论了集值映射f-的 F-传递性和 F-混合性.证明了若f-是 F-传递的,则f是 F-传递的,其中 F为Furstenberg族.并且还证明了f-是F-混合的当且仅当f是F-混合的,f是F-混合的当且仅当f-是F-传递的,其中F为满的Furstenberg族.  相似文献   

8.
设C是一致光滑Banach空间X的一个闭凸子集,T:C→C是非扩张映象且不动点集F(T)≠Φ,f:C→C是一个固定的压缩映射.序列{xn}由下式定义:xn+1=αnf(xn)+(1-αn)(βnxn+(1-βn)Txn)其中αn,βn∈(0,1).当αn和βn满足一定条件时,则序列{xn}强收敛到T的不动点.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代数第一册和第二册中重复出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此仍然不能正确表述解集。针对这个问题,本人谈点自己的具体做法,供参考。首先给学牛描述说明抛物线在X轴上的射影概念。如图,抛物线被X轴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的图像在X轴上的射影是两条射线AA’和BB’;下方的图像在X轴上的射影是线段AB。据此可按下面的方法来记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1)ax‘+bx+c>0的解集是抛物线y=ax‘+bX+C位于X轴上方的图像在X轴上的射影部分;(2)ax’+bx+c<0的解集是抛物线y-ax‘+b。+C位于X轴下方的图像在X…  相似文献   

10.
函数f(x)=1+x+x3生成函数F(x)=f(x)f(x2)…f(xp-1)(p〉3),ω是方程xp=1的一个复根,则有F(ω)≥1.在证明结论时,用了数学归纳法及根的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11.
设Nn p是截面曲率KN满足1/2<δ相似文献   

12.
设f:M3→F3+P(C) (C O ,P >1 )是三维Riemann流形到 3 +P维常截面曲率C的空间形式的 2 -调和等距浸入 ,且f具有平行平均曲率向量 .本文利用三维Riemann流形的曲率特性 ,讨论f为极小浸入的充分条件 .  相似文献   

13.
Von Neumann代数上的可导和反可导线性映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M是Von Neumann代数,φ是M上的范数连续的线性映射,若φ在单位元I处可导或反可导,则φ是M上的一个内导子。若φ在零点反可导,则φ是M上的一个广义内导子;当M=B(H)时,φ为零映射。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n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visual appearances develops around 4 or 5 years of age, evidence from perceptual studies suggests that certain types of appearances, that is, projective size and shape, are not noticed or understood until at least 7. 4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preschool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projective size--distance and projective shape--orientation relationships. In Experiment 1, 3- and 4-year-olds were asked whether an object should be moved farther or nearer in order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its apparent size. 4-year-old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hance, but 3-year-olds did not. 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3-year-olds are able to perceive projective size changes, indicating that although they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jective size-distance relationship, the necessary perceptual information is potentially available to them. In Experiment 3, 3- and 4-year-olds were asked to indicate how a circular object should be rotated to make it appear either circular or elliptical. Again, 4-year-old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hance, but 3-year-olds did not. Again also,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4 indicate that although 3-year-olds are not aware of the projective shape-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they are capable of attending to changes in projective shape. Thus, the constraints on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projective size-distance and projective shape-orientation relationships seem to be at least partly cognitive rather than wholly perceptual. Thes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as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level 2 percept knowledg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5.
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射测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测验技术.文中对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团体个性投射测验、笔迹分析等几种著名的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状况作了简单的回顾,虽然关于投射测验还有不少争议,但作为—种间接的测量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直接测量所带来的一些缺陷.投射测验的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因此它在未来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李珍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6):14-16, 64
以一类金融混沌系统为例,提出了一个驱动系统对应多个响应系统的广义投影同步方法,实现了驱动-响应-响应系统之间的同结构广义投影同步,以及三个类型完全不同的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投影同步。通过改变广义投影同步的比例因子,获得了任意比例于原驱动混沌系统输出的混沌信号,数值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射影几何中定义的二次曲线的主轴、焦点和准线时,用射影几何的概念法可以分别得到抛物线、椭圆与双曲线的主轴、焦点和准线.由研讨得知在射影几何中定义的二次曲线的主轴、焦点和准线与解析几何中定义的二次曲线的主轴、焦点和准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借助射影坐标系用解析方法证明了巴卜斯命题,并由巴卜斯命题按照射影对应的透视特征导出了六点共线问题,最后把这个结果作了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定义了不同形式的“投射”,证明了关于投射拟环模的一些结论,给出了拟环上所有模是几乎半单的一些充要条件,证明了在这些条件下,R是正则的。本文改进了C.Maxson的一个结论:他证明了在分配生成的情况下,每一严格投射模是投射的。本文证明了这个结论在一般情形下也成立。  相似文献   

20.
对射影平面的理解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扩展过程。先从无穷远元素、射影直线的理解入手,再到射影平面定义的理解,最后利用射影平面的模型来揭示射影平面的结构,想象它的形状,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射影平面的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