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思想理念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重新深入研究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学生,这里我要谈的主要是在陈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干事业的。我受陈先生的教育、听他讲课三年之久,对他的教育观点、道德情操印象深刻,在多年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教育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最近,对照国内外一些名家的教育学说,更感到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地道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幼儿教育学。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三论”“三论”是指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  相似文献   

3.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相似文献   

4.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小学时开始提出“活教育”这一主张。什么是活教育?陈老解释说:“活教育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方面: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老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做中国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陈老  相似文献   

5.
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创立“娃娃快乐农庄”的背景光明幼儿园是一所有近50年建园历史的老园,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陈老于60多年前针对当时死板的崇洋教育提出“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适用,其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正是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中国的幼儿教育,和我们今天贯彻新《纲要》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孙菁 《山东教育》2021,(12):1-1
观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活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陈鹤琴先生认为院在幼儿期,习惯、知识、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倘使这个时期,根基稍不稳,将来想要建造健全人格就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中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经过长期的中国化教育探索,创立了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诸如"凡儿童自己能够做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操作模式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有诸多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例如,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中提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进而把做现代中国人推广为做世界人,并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应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等五项基本素质。这实际上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做现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时代使命感,其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对科学教育内涵上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9.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构成了陈鹤琴“活教育”学说的三大目标,而他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活教育”学说而展开的,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所形成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仍对现今的儿童音乐教育有着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中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界存在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僵化形式,经过长期的中国化教育探索,创立了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即"做中教,做  相似文献   

11.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2,(33):18-21
<正>历数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必然是被重点提及的那一位。他被誉为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不仅拥有极其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更在自己多维办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活教育”理念。他提出的“活教育”育人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放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本期我们从家人、研究者、见证者的多重视角重新审视陈鹤琴先生留给今天教育的宝贵财富,《上海教育》邀请了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鹤琴之子陈一心,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委员夏秀蓉,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园长茅琴美四位嘉宾,共议陈鹤琴先生和他留给我们的“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自主教学的薪火相传:从发轫到继承 1928年,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上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初名为工部局北区小学.针对当时中国面临外族入侵的社会局势和教育领域几十年来鲜有变化、一味推行"死教育"的情况,陈鹤琴先生创立了经典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方法论).三大目标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倡课程与教材应根据儿童的心理与社会需要来编选,教学活动应集中在学生的"做"上,这其中包含了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元素,主张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自建校那天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坚持和践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研究的意义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先生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根本是要教人做人。交往是做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礼貌交往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表现,它能震撼人的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做人的素养。而礼貌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依赖个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陈先生指出,“做人必须从小教起,从小教好。”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要找回活生生的"人","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深刻教育哲理,寻觅其不朽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求索这一理论形成的实践诉求与本土文化底蕴,感悟其"一切为儿童"的崇高办学理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教育家办学"和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10,(5):16-16
作为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学校,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秉承创始人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现代中国小公民”,使学生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小公民”的目标。把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契机,我校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理解世界的眼光、视野和胸怀,增强责任心。  相似文献   

16.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陈先生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这样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育者.因此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认识能力等无疑都是受教育者学习的榜样,推动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此,作为幼教的教育者应具备陈先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的这些条件,才能当好一名幼  相似文献   

17.
重读“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著名教育主张,旨在探索建立中国化新教育之路.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观"是"活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并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值得人们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18.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于1940年创办江西幼师时提出的。他的“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论”虽提出于40年代,但与我们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在活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一 实验研究的意义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先生教育的目的论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 ,根本上是要教人做人。交往是做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礼貌交往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是幼儿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表现 ,它能震憾人的心灵 ,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体现做人的素养。而礼貌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要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 ,依赖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陈先生指出“做人必须从小教起 ,从小教好”。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 ,然而现今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交往合作的能力 ,因此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