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讲授法,往往会联想到“满堂灌”,确实“满堂灌”和讲授法有牵连,但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讲授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和讨论法、启发法、探究法、自学法等一样,仅是一种方法,是“器”而已。把讲授法极端化,才产生“满堂灌”的结果。正如现今的提问法极端化,导致了“满堂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目标的三维化,讲授法在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独挑大梁力不从心,从课堂教法主阵地退了下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讲授法将退向何方?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2000,(3)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利用它制造了烟花爆竹。从此,人们在一些节日、重大事情中便经常可以听到放爆竹的“呯——啪”声。 我们在平时观察到放爆竹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大概总是这么三种情况:①爆竹只发出“呯”一声飞到空中便悄声无息地落到地上不响了。②爆竹发出“呼”一声上天后落到地上,过一会儿后在地上“啪”地一声响了。③爆竹“呯、啪”两声连着响,还没飞出放爆竹的人的手就炸成了两截。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一些人对上面几种情况的态度和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第一种情况要是出现在办喜事人家,人们会重放一个,认为这种爆竹晦气,但小孩子大多喜欢捡起玩,而年纪大的人会对他们进行一番带迷信色彩的教育,不许他们拣。第二种情况最怕落到人堆里,吓得手忙脚乱。但主要是一些小孩去捡  相似文献   

3.
用好用活讲授法江苏王作兴,董素玲讲授教学法是指数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的总称。一提起讲授法,人们常常将它与“灌输式”、“填鸭式”联系在一起,并把教学的呆板、照本宣读.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都归结为讲授法带来的恶...  相似文献   

4.
一在教学改革中,人们对大学的讲授法教学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它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腐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人认为它虽是“教师讲,学生听”,但并未腐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如何看待讲授法教学,是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实际问题。我认为,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讲授法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同时,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作用的讲授法却受到人们尖锐的批评与激烈的抨击,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的元凶、是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但讲授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且纵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传统的讲授法还占据着大部分课堂,我们不得不对讲授法进行理性反思:讲授法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理由是什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谴责的原因何在?我们又应如何对它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曾描述过他看到的一个场景 :黄昏时刻 ,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 ,兴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捞河里的蝌蚪。不过 ,周国平认为这种记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真相”是 :黄昏时刻 ,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 ,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像捉蝌蚪这类“无用”的事情 ,如果不是孩子带引 ,我们成人多半是不会去做的。我们久已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 ,只做“有用”的事情 ,而“有用”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 ,哪里还有功夫和兴致去玩 ,去做“无用”的事情呢?是年幼的孩子带引成人重新回到了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的世界 ,心甘…  相似文献   

7.
《夏洛的网》是一部可以与《小王子》相媲美的世界名著。它的故事大意是:一头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成了朋友,威尔伯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这个悲凉的结局让它心惊胆寒。它也曾尝试过逃跑,但它毕竟只是一头猪,看似渺小的夏洛说:“让我来帮你。”于是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中织出“王牌猪”、“朱克曼的名猪”等字样,神奇的网字震撼了人们的心,也让威尔伯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它终于得到了比赛的特别奖,也因此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可以安享天年的未来,但就在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本书的作者E·B·怀特是…  相似文献   

8.
在—个人拾级而上的成才历程中,他的第一步跨越和第一次成功所带来的兴奋和鼓舞,大概是谁也难以忘怀的。高尔基说:“就是对自已的一个小小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美国效率家米切尔·柯达也讲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有目的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大家一定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吧,那么你们知道成功的“姥姥”是谁吗?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姥姥”———骄傲。人们做了一件事情,失败之后就安慰自己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失败了,下次或许会成功。这种想法不完全是错的,但是有些人从来没有细心地去想一想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是盲目地再去做,最后的结果还是它———失败。而这位导致失败的“幕后主使人”却在一旁看着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失败所击倒,让他们在绝望中堕落。而那些人却没有想到使他们堕落的是骄傲。历史上曾有许多英雄,他们中有些人也是因为做…  相似文献   

10.
近期观点     
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近年来关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各种形式的文字中,已经很难看到涉及“讲授法”的正面论述了。不仅如此,讲授法如今颇有些众矢之的的味道。尖锐的批评,痛切的斥责,激烈的抨击,如此等等。然而, 在阅读了足够多的类似文字时,不由得生出一些困惑: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不是  相似文献   

11.
最近,人们日益认识到职员发展或对教育者的培训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装饰”了,而且它已成为专业人员必须参与的事情了。不断地成长和学习已不再被看作是“多余的事情”了。此外,日益增长的中学行政人员应该成为学校“关键部分”的趋势,已导致这样一  相似文献   

12.
能够用心聆听纽约的史蒂文·旁德校长认为“:成为一名领导有方的校长,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是认真聆听,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在聆听他人的过程中,我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去帮助学生和家长,并为教师提供一些支持。”校长比尔·梅耶也同意这一点“:一般来说,人们并不期望校长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需要一些人去听他们讲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能判断出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并专心聆听。”校长玛丽·埃伦·爱博认为:“今天的校长需要发展一种教师领导力,促进家长的参与,推动临场决策,而且所有的决策都以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13.
×××同学问:《挖荠菜》的开头一段仅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这句话的含义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应该怎样理解? 答: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是这样的一次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张洁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她真心诚意地跟青年读者交流感情,诚挚地希望人们不要淡忘了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她是通过“珍爱荠菜”来完成上述任务的。所以,文章一开头就满含深情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意大利神学家奥古斯丁讲过一个睿智的趣话。他问:“老鼠和珍珠,你喜欢哪一种?”人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珍珠。”他又问:“那么,你愿意成为一颗珍珠,还是一只老鼠?”人们哑然。奥古斯丁说:“是老鼠,因为它有生命,有发展潜能,有行动的自由。”这段话多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以A为B”结构是汉语中出现较早、使用时间很长的一种结构,两千多年以来,它不但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较高,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也还有它的作用.了解它古今用法的异同,探索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课题.(一)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以A为B”结构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意念活动,一是用于行为活动.例如:1.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战国策·赵策)2.吾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3.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公输)前两例表示意念活动,即主语对“以”的宾语有所认定,可以译为现代的“觉得A是B”、“认为A怎么样”.这种认定,可能是一种认识,事情本来就如此,如例1;也可能只是一种猜想,事情并非如此,如例2.后两例用于见诸现实的行为活动,可以译为现代的“任命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认为,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他说:“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正是严格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系统实施的。一、提高认识,抓“知”。他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讲授法的利与弊。他认为,“要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要明了它存在的利与弊,真正看清了这种教法的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反复讨论的结果,使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讲授法弊大于利:使学生成了容器,成了奴隶,束…  相似文献   

17.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不仅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时又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大都运用“讲授法”。运用“讲授法”,能够使师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和学,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称“课改”或“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同时,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作用的讲授法却受到人们尖锐的批评与激烈的抨击,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的元凶、是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但讲授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且纵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相似文献   

19.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根据三年级训练“言之有序”这一特点,可采用“顺接式”进行教学。第一段交代了人物:小东和小牛。事情发生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他们发现种在路旁的一棵向日葵折了。这里的“发现”和“折”是中心词语,指出了事情的起因。第二段是事情的发展,面对以上这一情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事物感兴趣,便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人们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