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运动兴趣和运动乐趣由于目前心理学界对"兴趣"本质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对体育兴趣和体育乐趣的定义也未达成一致。关于什么是"运动兴趣",笔者认为,毛振明教授在《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文中对"运动兴趣"的界定最为贴切。他指出,"运动兴趣是学生对所感到的运动乐趣的追求心理以及体验到运动乐趣后继续从事的愿望。"笔者根据辞海对乐趣的解释,将"运动乐趣"界定为:"在体育运动和运动技术习得过程中,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正>"体验运动乐趣"与"刻苦锻炼精神",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并在体育教学中探索与研究。在此,笔者愿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以便与同行商榷。一、概念定位与思考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运动乐趣"、"什么是刻苦锻炼精神"、"体验运动乐趣与刻苦锻炼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联系与区别"这三个关键问题。(一)运动乐趣"运动乐趣"又称"运动兴趣",是对某运动项目产生的新感觉、新好感。"运动兴  相似文献   

4.
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运动训练专项化是"一元"训练理论的最大亮点,"一元"训练理论中"运动训练全周期"是现代运动专项训练的长期训练计划;"整体调整"是专项运动训练成绩增长的原因;"训练波"是专项训练成绩提高的操作单元。运动训练专项化已经成为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一、"运动技能会能度"的基本概念毛振明、董文梅教授以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为依据,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中间型的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什么是运动乐趣、运动兴趣与运动乐趣有什么关系、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乐趣有什么差异性、运动乐趣是否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学乐"与"学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笔者的假说:运动快乐的源泉是"紧张感"和"激烈的竞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探析。虽然"一元训练理论"的立论基础缺乏科学支撑,但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启示、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运动训练实践应取一元训练理论与传统训练理论之精华,从"整体"、"统一"的观念出发,宏观把握运动训练过程,从"部分"入手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够使运动训练理论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运动之乡"为典型案例,提出的"运动文化群落"概念,分析"运动文化群落"的价值特点、构成要素、形成机制以及"运动文化审美场"的产生."运动文化群落"的研究既是对我国"人文奥运"核心理念的实践推演,也对"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确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同时指出,体育教学在五个领域目标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几种说法,如"强化运动技能说"、"淡化运动技能说",乃至"抛弃运动技能说"等等。因而,有的体育课不讲解、不示范,谈"教"色变;体育课"牢牢把握运动参与",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有的体育课却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9,(3):19-21
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科研的基础领域,但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教学的逻辑顺序存在误区。以"运动重演假说"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体育教学不应该与运动技能学习混为一谈,两者分属不同领域,一个用"运动重演假说"来解释,一个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柔道运动发源地,也是柔道运动进入奥运会的发起国。柔道运动已有百年以上发展历史,在日本,柔道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道"的精神,柔道运动创始人嘉纳先生曾训示:柔道家要以"精力善用"为修炼之准则。随着柔道运动进入奥运会,柔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竞技水平亦不断提高。然而,作为创始国的日本柔道运动不  相似文献   

12.
运动与后殖民主义共享重要主题:身体。身体居于运动研究的中心,且并非处于后殖民话语的边缘。在欧洲构建殖民世界不同族群的竞技能力时,体格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内容。运动与后殖民主义:何时?当"第三世界"的体育工作者首次进入"第一世界运动"时,后殖民运动也从此开始。如今,诸多国际运动管理机构及顶级运动员本身就是全球资本主义的代理人,这意味着我们依然身陷后殖民的处境之中。运动与后殖民主义:是何?可将后殖民运动分为"早期殖民者所‘发明’的身体文化,如美国的棒球,篮球"等七种类型。运动与后殖民主义:如何?后殖民方法可"揭示在殖民统治下运动与殖民的共谋",可展现"用运动来反抗(新)殖民的可能性",可"让运动从都市理论及都市文化体系中脱钩,并能让因殖民而隐藏的空间,通过后殖民身体文化实践,重新拥有其原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听到了一些关于"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又学习了胡增荦老师2005年5月份在浙江富阳讲学时题为《形成课程新理论,实施体育新课程》的讲稿,对胡增荦老师讲稿中关于"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解释,颇感迷惑,胡老师在讲稿中对"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是"身体教育"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体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个阶段,因而"体育"概念有"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种解释."体育"概念的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由于目前我国"体育"处于"运动教育"阶段,所以"体育"不能解释为"身体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从艺术形态学这个全新的角度,对舞龙运动中体现出的"点"、"线"、"面"、"平衡"、"形式美法则"五个方面进行了形态学上的研究。旨在探讨舞龙运动的形态美学特点,并从艺术的层次去认识舞龙运动的美学价值。相对于整个舞龙运动美学研究而言,从艺术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是我们通过多元透视整合去揭示舞龙运动整个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舞龙运动的美学本质的又一大揭示。同时也可以为其它运动项目的美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发展现状及该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具有无限可能,可以通过提炼专项运动的核心元素,并着重排除过度专业化的素材,使课程保留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半专业性,使大众了解这项运动的价值,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子为什么我们体育课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不佳,这与我们过去不太明白"运动技能是怎么会的"、"运动技能是不是都要会"、"什么运动技能应该学会"、"什么状态叫做教会"、"教会有几种状态"等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魏广林 《精武》2012,(4):21-22
跆拳道是很受大众喜欢的运动方式,但是在其技术训练上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何为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途径和办法。运动训练方法在教练员的"训"和运动员的"练"的过程中被应用,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理念认为,国内外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基于"运动是良医",把运动与健康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专业实践并付诸行动,成为积极锻炼的人群,获得"运动是良医"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相似文献   

20.
以某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经过试验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对2种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男大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羽毛球+耐力跑(3000m)"运动干预方式对男大学生在挑战性、愉悦感和总体兴趣方面影响效果显著优于"太极拳+跳绳"运动干预方式组;但在新颖性方面影响效果显著差于"太极拳+跳绳"运动干预方式组;在挑战性和注意力方面,2种运动干预方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技能+体能"类的运动干预方式在挑战性、愉悦感、总体兴趣方面效果显著优于"技术+表现"类运动干预方式,启示我们在提高男大学生体育情境性趣时应尽量采用"技能+体能"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