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哲学主要侧重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研究,从而轻视甚至忽略了人的存在的重要性.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去解释人、生活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及其存在的时代性,实现了从"感性直观"向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转换,把认识论归结为实践论去理解,形成实践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下形而上学的高傲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玄思态度,而主动在现实琐事的‘大地'中寻找坚实的根基,把自己立于坚实的大地之上", 是实践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作为对对象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是人的超越性和自为性特质的表征,是哲学的本然使命和永恒课题。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真实意蕴在于马克思并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拯救和完善了本体论,改变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建构了实践本体论。“实践”范畴本身独具的特质使“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成为可能和现实化。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作为一种独特的本体论建构范式,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缺陷,显示了自身理论的优点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把握世界本体不能无视实践,但实践不是世界的本体,世界的本体是包括实践这种特殊运动在内的统一的物质世界。实践本体论的论证是实践和本体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循环,其基本逻辑是: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本体,所以本体就是实践。它在自我规定的概念中把自在的自然排除在其本体论哲学之外,却不能将它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排除出去。说实践本体论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不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际。实践存在论把实践等同于人的存在,它把实践夸大,把实践概念泛化,取消了物质实践和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物质实践消融在意识活动之中,同不了解、不知道实践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两极相通的。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是唯实践主义,不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实践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标准必须以人的健康标准为前提,而人的健康必须从真实的人性入手探讨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所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和谐”。人的关系世界就是构成人生活世界的关系,关系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并标志人的存在样式和存在特征的属人特性。人与人意识到的对象构成人现实的生活世界,并且人与人意识到的对象及其关系状态就是人现实的生活状态。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必须采取更深的角度,即从人的关系世界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根据新的视角,当代大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传统本体论以科学建构自身的合理性,但是科学的本体论既不能满足科学的标准,又是一个无人的本体论世界观,因而注定要终结。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本体的存在 ,进而决定了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本 论作为人的活动的本体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论,只能以辩证法来建构自身的合理性,马克思的实践辨证法是人的世界的法则,是表达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逻辑,本体论只有遵从辨证的逻辑,才能达到绝对真理,才能真正地成为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在希望哲学面前,道德教育将面临未来世界这一新的本体论对象,它将重新审视道德教育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在对未来世界的伦理期待中,学校德育将试图确立新的伦理信仰,从传递生活法则转向探寻生活真理,从守护生活秩序转向寻找未来理想。通过这种本体论的转换,道德教育放弃了自身的传统身份,从现实秩序的解释者转变为未来世界的探险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不是孤悬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天然之物,而是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对象性存在被社会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的视域里,无机界与人类历史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规定,在现实关系中相互转化,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人类生活是"对象世界"的内化,社会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洞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础,也为现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逻辑来把握世界,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黑格尔继承了这个传统,并致力于改造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中,现实是逻辑的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中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和这种方式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批判。按照思维的进展,马克思论证了现实是人通过实践将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到对象上的产物,并以此确立了现实的客观性地位。在马克思哲学中逻辑是现实的逻辑。这样,马克思在现实与逻辑的关系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形成了其特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人类思维发展有三个阶段,开放性思维在取代传统理性思维。在这种开放性思维中,被关注和作为分析对象的是功能,即人与周围力量的关系。个人的卷入是这种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思维中,事是思维的唯一内容,事就是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已经不再是那种传统理性思维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的活动是最高的、最基本的和最直接存在,是我们必须而且已经面临的现实基础。“事”范畴的内涵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有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孔子伦理思想不是作为自然本体附属的伦理学、社会伦理学或政治伦理学,更不是伦理文化的产物,而是以基本的经验世界为本源的生存世界,而伦理生存则是首要的、根本的存在方式,把善的理想价值与人的本真存在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参悟本源与完善理想人格的方法是多元的。如果将孔子的伦理思想与海德格尔"原始伦理学"相比较,不难发现孔子的基本的经验世界超越了海德格尔的"自然本体","走"到了后现代。这一视野,对于拓宽孔子伦理思想研究的思路,促进当代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世界万物统一性存在之道的理性把握,在本体上是理性地把握世界万物统一性存在之道的思想理论系统,在实践上表现为把握世界万物统一性存在之道的理性思维或理论活动。所有这些都决定着,物道主义是其终极的理论或思想范式,并且,这一范式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上都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以心本论为出发点,旨在道明由于欲望的侵蚀,而导致本真心灵的迷失与意义世界的崩溃,致而着力重构本真的心灵世界。"心"是世界的本体,也是意义世界的支柱,从而为中国人奠定了社会行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思维范式的视域,我们可以把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历史分为两种思维方式:一是以追求外界的永恒实体和超验本质为根本旨趣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一是专注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论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了一场思维范式的根本转换:即从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转变为实践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林学派是明末颇有社会影响的一个学术团体,以经世致用的学风为特征。他们的伦理思想。既禀承传统儒家的宗旨,又极富时代特色。在本体论上,他们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工夫论上,他们不讲虚悬。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为工夫。他们的伦理观是求实务本、知行并重的新型伦理观,为明清之际的实学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价值是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确立前提基础。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本体论意义以及对旧唯物主义本体论意义的改造确立了物质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规范人、实践和社会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教育三大思潮,分别在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产生作用。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观念、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制度层面上实现三大教育思潮的统合,有利于推动人与职业、人的世界与职业的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