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叫作文失语 什么叫作文失语?中学生作文失语就是中学生以机械模仿、机械复制为主要手段来完成作文从而导致作文成品个性化思想缺失、个性化表达丧失的一种作文现象。这类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没有自己的主张,写作时主要采用机械复制的手段。总之,这类作文没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没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照搬别人的词汇和语法;这类作文不能与现实对话.作文内容、思想情感远离现实,或者搬别人的作文材料,或者复制他人的思想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才是好作文。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然而在评改作文时,我们总觉得有的作文写得很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语病,但似乎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既有生命又有灵魂呢?  相似文献   

3.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性地表述的过程。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也就是小学生自我的存在。如今在作文教学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过于注重技巧,过于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略了习作的本质。过于强调"术",忽略作文教学应有的"道",这本末倒置了。真正的作文教学,除了语言技巧的表达,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积淀,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自我表达,它强调的是厚积薄发。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述”与”作”“述”与“作”都是作文的作业,但两者性质不同。“述”表达的是现成的材料,是要儿童用自己的话叙述听过或读过的文章(在苏联称之为“叙述”);“作”是创造性的表达,表达的材料,是儿童由于实际活动、生活经验和在阅读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而形成起来的思想情感或生活体验通过构思把它组织起来的(在苏联称之为“作文”)。有些教师把“述”理解为“说”,认为把作文材料让儿童口述一遍,就是“述”,写下来就是“作”。这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理解,就把“述”与“作”跟“说”与“写”的概念混同起来了。实际上,“述”与“作”是从作文性质方面说的,“说”与“写”是从作文方式上说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作了重新界定——小学生作文即习作,所谓习作就是练习。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作文,仅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心声的起步练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看待小学生作文的全新理念。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出生环境,成长过程,学习经历以至于他们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必然造成他们各自表达交流的内容、情感、方式、欲望等的不同。也因为有这么多不同,才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采的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7.
黄海旻 《生活教育》2014,(21):120-121
正我们语文教师在课余的教学交流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感慨:那就是平时的阅读教学占了很大的分量,使得作文教学附属于阅读教学。加上初中作文教学无本可循,所以作文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写作能力很难提高。在这点上似乎语文教师都已达成共识,但细细一思考,其实可能是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出现了误区,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缺乏思考与有效的实践。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不分家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仅仅依  相似文献   

8.
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但笔者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具体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学生写起作文来由畏而生厌,这个问题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中很难医治之“症”。对此,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灵丹妙药”,那就是处理好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讲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而作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10.
<正>写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表达与交流,人与人的交流,如果交流双方是同质的,那就失去了交流的意义。这种从生活中悟出来的哲学意义,决定了写作的个性化。同时,学生只有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有写作的欲望,也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鲁迅曾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喜欢玩儿,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共性。丰富的作文素材就蕴含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1.
严锦霞 《广西教育》2013,(29):69-70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写作是指经过人的思考和语言组织,运用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来看,作文的质量取决于个体的思想情感、语言素材和表达逻辑三者的结合程度,任何一点的缺失都会影响作文质量。小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素材和表达逻辑都是"有限的",为此,启蒙教学阶段的小学作文,必须本着"化难为易、分层推进、整体贯通"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将作文教学分散于课文,布局于年级,依托于文体,从而让学生在有序施教中提升作文  相似文献   

12.
天阴沉沉的,窗外的树在摇晃,很大的雨滴落了下来。室内弥漫着清新的凉意。轩轩精神大振,又一个问题闪现在脑海。“妈妈,作文除了真实地表达,还应注意什么?”同样正在感受夏日清凉的妈妈脱口而出:“感动。”“是的,作文仅仅真实是不够的,还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妈妈有感而发,侃侃(kǎnkǎn)而谈,“我看过不少小学生写的作文,的确不错,成熟老道,但总感觉少点儿什么,那就是一种真诚情感的释放。那么多学生作文中,包含有深切感动的文章并不多,而很多是虚构和无中生有,甚至是令人一眼就能望穿的惺惺(xīngxīng)作态。毕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要注意一些要素,比如文体的区分,结构的安排,语句的锤炼,主题的挖掘,情感的表达。唉呀呀,我们的孩子一看头就大了,更别说让他们写了。其实,这些有关作文技巧的东西,在孩子最初的作文中肯定是无法明确的。“小学时期的儿童还缺乏按一定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中,作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文的文采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如今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过分地注重作文文采,导致学生们在自己的语文作文中大量地引用,以至于作文的思想情感表达缺失、不全面,且因为教师们忽视了作文思想情感的教学。如今,教师们应该在学生们文采的基础上进行作文情感表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任务     
写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作文的任务,知道任务是什么才谈得到怎么去写作文,任务不明确写文章就会瞎撞瞎碰。写一篇文章,任务完成得好就是好文章,如果忙乎半天跟任务不沾边,文章就失败了。那么作文的任务是什么呢?是写外边的人物事件之类呢,还是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或者二者都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作文其实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人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优秀的作文,并具备自主评改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工作。传统的学生作文评改几乎由老师一人完成,但这种评改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笔者建议作文评改应该将学生自主评改和老师指导结合起来进行多元修改和评价。本文就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自主评改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军 《成才之路》2012,(8):35-35
正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思想是内容的灵魂,语言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作文训练就是训练自己用语言文字正确、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立意、谋篇、遣词、造句要建筑在自己的真实感受之上。许多学生在作文中编造美丽的谎言,表达虚假的情感,这样就等于抽掉了作文精髓和灵魂,失去了作文的活水源头,剩下的只是貌似像样的躯壳。教师一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去思考,总找不到素材,总想写点新奇的东西。其实,我们周围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可是有不少老师认为儿童到三年级才开始作文,作文挨不着一年级儿童的边,因而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单纯的识字教学上,与作文脱节。有的虽让一年级儿童进行作文训练,但又出现刚开始兴致高涨,一段时间后兴趣全无的现象。我们发现,一年级儿童对直观形象的图画特别感兴趣,一幅画似乎就是一个故事,就是表达他们内部情感的文字。能否将“图画——说话——写话”三者结合起来,加强低年级儿童作文起步训练呢?为此,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进行了儿童写“图画日记”的尝试,仅半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试验大致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与说话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画,有意识地“写”。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直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再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起来干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羹隋实感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渗透只有通过生动感人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才能起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爱国情感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及近20年改革大潮的冲击,学生的思想教育似乎淡薄了,从他们的言谈中、作文中很少听到、看到积极向上的语言文字,更无从谈起爱国情感。虽然语文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很鲜明,而许多优秀作品也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通过具体课文达到什么教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