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面众恐惧现状和探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众恐惧现象低于贵州省普通大学生;2.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众恐惧年级、性别和专业方面差异不显著;3.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状况对面众恐惧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在面试求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其整体表现,为此,当代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行为,最终由此引导其在面试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克服恐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面试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大学生面试恐惧克服与矫治的具体措施,旨在其能推动当代大学生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社交外表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依恋能负向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β=-0.51,t=-12.50,p<0.001);(2)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社交外表焦虑的中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65%、7.84%、5.88%;(3)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女生中显著,负面评价恐惧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男生中显著。结论:同伴依恋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494名大学新生选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交流恐惧者和低自我和谐者;家庭来源和专业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刻板性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说明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交流恐惧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交流恐惧量表对德州学院252名本科生进行测定,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流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交流状况不存在性别、专业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并对大学生存在交流恐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中国大 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贵州省三所高校中苗族、侗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存在显著性差;不同民族、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大学校园里弥漫着对学习的恐惧风,高校教育的不良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对学习的恐惧,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关注重心出现偏差、教学中缺乏情感关怀、教育教学的改革迟缓。解决大学生学习恐惧的问题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编制《贵州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自评量表》,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从生活环境、学习活动、情绪状态、人际交往等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 PRCA-24)对541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专业兴趣、来源和是否医学专业对中医院校大学生交流恐惧在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所以影响大学生交流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测试.结果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P<0.05、其它P<0.01);与国内相关研究的大学生综合样本比较,除人际关系和偏执,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7个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抑郁、敌对P<0.05,其他P<0.01).结论: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偏低.  相似文献   

11.
职业生活对于个人、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在兴趣、个性和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个体特征,这种差异决定了职业与个人之间必然存在人职搭配的合理性问题。本研究以霍氏六角形职业心理理论为基础,以《霍氏职业心理测验量表》为研究工具,针对不同群体的贵州省大学生职业心理的现状、差异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贵州省大学生职业心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呈现出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疾病凸显等问题,而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本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会受到锻炼态度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编制出《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和《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以江苏省7所高校9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述两个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孝道态度量表》与《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福建省6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试图通过大学生对孝道的态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升大学生对孝道态度的认识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勋  汪伦  周芳  喻玲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4-106
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湖南省2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因子成负相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或中间型应对呈正相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在就业恐惧(t=2.346,p〈0.05)、面试焦虑(t=2.525,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2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就业恐惧(t=2.606,p〈0.01)、面试焦虑(t=3.301,p〈0.001)、工作焦虑(t=1.978,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626,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就业恐惧(F=6.271,p〈0.001)、就业不安(F=7.231,p〈0.001)、面试焦虑(F=3.699,p〈0.01)、工作焦虑(F=7.260,p〈0.001)和就业焦虑总分(F=7.21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校应增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疾病感知脆弱性对谣言信任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基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和计划风险寻求模型,采用疾病感知脆弱性问卷、新冠恐惧量表、谣言信任量表对661名普通民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疾病感知脆弱性的感知感染性维度与恐惧、谣言信任两两正相关,细菌厌恶性维度与恐惧正相关、与谣言信任负相关;(2)感知感染性不仅显著正向影响谣言信任,还通过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谣言信任;(3)细菌厌恶性显著负向影响谣言信任,恐惧在其中起遮掩作用。研究表明,感知感染性和细菌厌恶性对谣言信任的作用方向不同,且分别受到恐惧的中介作用和遮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230名大学生测量自恋、失败恐惧与特质攻击,以探讨失败恐惧与自恋者的攻击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失败恐惧与自恋显著正相关;(2)失败恐惧在自恋与特质攻击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230名大学生测量自恋、失败恐惧与特质攻击,以探讨失败恐惧与自恋者的攻击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失败恐惧与自恋显著正相关;(2)失败恐惧在自恋与特质攻击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爱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3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具有部分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浪漫爱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院获第二届贵州省高校社科成果奖4项,分别是:曾羽教授的《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获研究报告类一等奖;张雪梅教授的《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获论文类二等奖;罗永常教授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吴永忠副教授的《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同获论文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