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正推动着高等教育目标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正是影响高等教育目标多元化的基础性因素。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高校的人才选拔机制,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满足高等教育多样性的需求,利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招生制度是高校招生的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等的总称,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建国以来,它的建立到重新恢复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内在矛盾也逐渐凸显,亟须改革,自主招生作为一种选拔录取方式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3.
高校招生制度是高校招生的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等的总称,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建国以来,它的建立到重新恢复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内在矛盾也逐渐凸显,亟须改革,自主招生作为一种选拔录取方式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次,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存在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巨大的负面影响及制造区域间不平等性等弊端;第三,是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招生制度的需要。国外高校招生制度的共同特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本文在简要阐述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校招生制度对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并从发展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赋予学生多次选择的权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高校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还应从高校特色、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实施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考制度的恢复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内在矛盾逐渐显现,招生制度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德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透彻分析和理性反思大众化教育下高校德育的特征,树立全面科学的创新德育观,用新理念、新方法塑造与知识经济时代和大众化教育相一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理解决定了高校招生录取标准采用同一尺度还是多元尺度.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体现了公平的价值取向;而高校追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效率.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多样化既是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世界各国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和总结自己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公平公正,以统一考试和统一录取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录取方式并举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德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透彻分析和理性反思大众化教育下高校德育的特征,树立全面科学的创新德育观,用新理念、新方法塑造与知识经济时代和大众化教育相一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规模的扩张必将引起性质的变化,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将由权利变为义务.当前我国正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履行上大学的义务,今后高校可试行"套餐式"招生录取方式,高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套餐,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专业,双向自主选择,实现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选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自主招生、双向选择、多次社会化考试、多元综合评价和社会化的评价监督。这不仅保障了不同高校录取适合自己的学生,也为学生自己对高校的选择提供了条件。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美化冲突开始初步显现.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采尝试解决这种冲突;"文革"期间,中共中央谋求通过政治化途径来解决这种冲突;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但是,由于高考与基础教育应试之间始终存在博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以彰显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的效率.回顾这一历程可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必须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公平要求以及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几经变迁,17世纪到19世纪的大学属于精英教育,大学和申请者的数量都较为有限,招生制度体现为自发零散的个校筛选;进入20世纪后的百余年,加拿大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招考制度也变化迭出。二战前的各省多采取省级统考制,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参加"初级入学资格"和"高级入学资格"的考试获得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入学资格;二战后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迅速步入大众化阶段,省际间学生流动频繁,对国家统一外部考试的呼声日高,加拿大于1969年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的统一考试。然而由于缺乏信度和效度等原因,全国统考制仅维持了3年。此后,加拿大高校开始了综合选拔制的实践,即以学生的高中成绩为重要录取依据,选拔性招生与开放入学并存、高校自主招生与省内集中申请并行。目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如何在现有招生制度的框架内确保高校入学机会在社会阶层、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合理分布,成为政府和高校需要携手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新形势的出现,原来在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高校招生制度渐渐地出现了各种弊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务必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教育产业化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加强高校招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出台的背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是和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对象的集中性将被打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也日趋多元化,传统的统一招考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招生制度作出相应地改变。同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也与当前传统高考的招生政策弊端密不可分。现行的高等教育主要以智力的高低作为选拔标准,由于难以有效而准确地度量智力,而个体的智力水平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以智力作为选拔标准,这显然是有损公平原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多元化、经济市场化和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管理重心的逐渐下移,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发达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和经验来看,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招生管理权限的逐步下移,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我国,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改革全国统一管理的成人高校招生制度,实行区域化招生考试,已成为合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正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以往封闭和单一的学历招生制度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改革或调整。现行的招生制度应主动适应多变的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才能保持和增强成人高校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