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人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语言(亦称身体语言),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介于传播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一门边缘科学.人体语言就是人用身体的各种动作和姿态来表达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也就是说,人的姿势、手势、目光都是"无声的语言",都是可视为传递给他人的信息.教学是教师通过信息发射器官发射信息和学生通过器官接受信息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双方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动态过程.信息传导的载体是语言,有声语言在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2.
身体的语言是一种非口头语言的特殊通讯手段,它包括人的动作、姿态、体态、表情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用口头语言讲述外,大量地采用身体语言。教师的表情、姿势、动作和口头讲述的组合就是教学的内容,再由学生通过表情、姿势、动作表现出来。了解和掌握这些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信息,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把口头语言和  相似文献   

3.
体态语是国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体态语是指人体运用各种身体姿势、头部动作、脸部表情等表达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的非语言人体信号。众所周知,世界著名大喜剧家卓别林,通过各种动作,姿势和表情等,逼真地塑造出各种人的形象以及喜怒哀乐不同情感等,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身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的语言是一种非口头语言的特殊通讯手段,它包括人的动作、姿态、体态、表情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用口头语言讲述外,同时也要大量地采用身体语言。教师的表情、姿势、动作和口头讲述的组合就是教学的内容,再由学生通过表情、姿势、动作表现出来。了解和掌握这些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信息,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把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充分应用于教学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根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教学实践中身体语言的表现形态作  相似文献   

5.
身体语言学是国外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介于传播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型学科。这门科学认为“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人们就把这种动作看作是一种语言即“身体语言”,实际上体育教师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学中运用了“身体语  相似文献   

6.
人体语言又称为体态语言、态势语言,它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交际包括了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等等,以此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解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除了用语言交流之外,大量地采用人体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据统计: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有声部分  相似文献   

7.
友光 《游泳》2002,(2):31-32
人们很久以前就非常羡慕水生动物的游水本领 ,并想方设法去模仿它们 ,借以争得水上行动的自由。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寒鸭凫水”“扎猛子”等游泳姿势都是从水鸭等动物那里学来的。现代竞技游泳中的许多动作和姿势 ,例如蛙泳、蝶泳和自由泳等 ,也都是受动物的启示 ,并结合人体结构的特点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蛙泳是最古老的游泳技术之一。它是人们模仿青蛙的游水姿势和动作而发明的。人们很早就知道 ,青蛙游水时用其强有力的后腿做蹬水动作 ,并且有一种非常漂亮的快速滑水姿势。于是 ,人们便以青蛙游水动作创造了竞技游泳中的蛙泳姿势。在此…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题出体育运动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人们需要进行各种信息交往。所接受到的外界事物,及变化着的一切“消息”,均属可被感知的信息范畴。体势语言是利用人体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和体态(身段表情)进行的交往行为。它可以被人们理解,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的情绪、情感、思想和性格。因此,体势语言也是一种信息。体势语言在很多场合里称为“身体语言”或“身段表情语言”等。  相似文献   

9.
1、身体语言 1.1概念 身体语言是具体形象化的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自身的仪表、体态、手势以及身体部位的动作变化,向教育对象传达信息的工具。它是人们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所悟出的“语言”。事实上任何一位体  相似文献   

10.
人体语言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通过自身外部器官的某种动作发出信息,借以传达信号,表情达意。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辅之于身体姿势语、面部眉目语、手势语等人体语言,对教学有其特殊意义。一、人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人体语言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通讯手段。它是用动作、表情、手势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体育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体育教学凭借其本身的特点(即通过身体练习来进行思维和学习)。与人体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始终是直接交往。交往的方式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语言方式;另一种是非语言方式,前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者较多,而后者较少。一、掌握适时、适当的距离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保持怎样的距离才能使双方密切配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来  相似文献   

12.
跳远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田径运动项目。目前跳远主要有三种姿势:一种是团着身子,两腿全蹲的姿势叫“蹲踞式”;一种是整个身体向后呈“反弓”的姿势叫“挺身式”;还有一种像是在空中走步的姿势,叫“走步式”。我们在平时常见到的跳远大都是这三种姿势,比较一下哪种更好些呢?蹲踞式动作简单易学,故初学跳远的人常常从这种姿势学起。缺点是在空中不易稳定,身体容易向前旋转。挺身式由于身体在空中向后屈成一个“反弓”形,因而拉长了身体前侧的肌肉,这就有利于身体落地前的抬大腿伸小腿的动作,但身体不易维持平衡,两腿容易下伸,落地…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的动作语言,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时的身体姿态和行为动作,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体育教师的良好动作语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大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幼斌 《武当》2009,(6):16-18
“定式”这一概念,主要表述的是拳架演练过程中某一单式动作完成后的姿势和静止形态,它集中展现了太极拳法的总体要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从与它相对的另一个概念——“转动式”(习惯上也称“单式”)谈起。以“单鞭”为例,套路动作的顺序是上接前一动作“按式”,再由右转向左完成一个完整的左右荡动动作,最后两臂呈一字形“单鞭式”。  相似文献   

15.
精讲多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对“多练”的理解,有的老师似有偏颇。把“多练”的“练”,片面理解为练习次数多、占时多,我认为“多练”的“练”应该是包括下列方面。一、练中应多求一点收益前滚翻动作,看似简单动作,但也应求效益。初学动作时,应求动作的开始姿势,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节奏,以至动作的结束姿势都要正确。老师应表扬掌握技术快,练习次数不多,而  相似文献   

16.
一、守门员的准备姿势守门员的准备姿势十分重要。它应使守门员身体处于最良好、最便于发力、移动、做各种扑接动作的最佳姿势,以“一姿应万变”,又便于观察全场。采用什么样的准备姿势最好、最科学呢?最理想的准备姿势应当符合下列几项原则: (一) 使肌肉能处于自然状态,拉长  相似文献   

17.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这种内外合一的美,就是太极拳的“神韵”的源点。 培养太极拳的韵味,关键在于 要以意识 主导动作 和呼吸,…  相似文献   

18.
单杠前摆分腿前空翻再握技术是最新的“飞行”动作。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数据的生物力学方法,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技术、兜腿技术、脱手技术及腾空和再握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前摆分腿前空翻动作技术的要点。提高动作质量、改变身体姿势、增大动作难度是该动作继续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情态,包括教师的姿势、手势、步态及面部表情等。它是辅助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通常称为“情态信息”。情态信息诉诸于视觉,和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百闻不知一见。有时候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方面,情态比有声语言更明确、更清晰,更易于感染学生,唤起学中的无意注意和兴趣,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应。那么,情态能传导哪几种信息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略举几例: 一、传导知识信息运用情态信息传导知识,形象逼真,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可突出重点,深化  相似文献   

20.
邓红 《中华武术》2001,(3):35-35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