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教育界的“尊老”传统一向盛行,“资格老”、“资历深”、“资质优”、“资本厚”,这几个“关键词”之间存在着大多数教育者都认同的简单明确的逻辑关系,那就是:资格意味着资历,资历代表资质,资质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本。丰富的经验不再仅仅意味着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良好的习惯和工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职教20条"对我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出了方向性目标,从资历框架的大背景看,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还存在职业发展体系与资格制度的"双轨制"、职业标准体系与资格制度的"相分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的"两条线"、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资格的"难互认"等困境,借鉴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职业资格制度国际经验,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建设基础,科学界定职业资格制度,顶层设计资格资历的等值等级,统筹考虑沟通衔接转换办法,建立职业资格考评质量机制,将能够推进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框架的建成。  相似文献   

3.
林素絮  黄萍  林欣 《教育与职业》2021,988(12):73-79
建设综合资历框架现已成为世界各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和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战略任务之一,构建粤澳资历框架对湾区实现"教育与人才高地"的目标极具价值.波兰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运行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共性和本土特色的综合资历框架体系,其经验能够为粤澳资历框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路径参考.借鉴波兰综合资历框架的发展经验,粤澳资历框架的建设可进一步构建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资格标准体系设计、协调利益攸关方广泛参与、注重质量保障系统建设以及推进国际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信 《成人教育》2021,41(10):75-8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呈现不同的特点,巴基斯坦建立了国家资历框架配套的五个子系统,南非形成了国家资格框架的质量保障二级认证机制,印度国家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法律规制与多元共治,东盟建成了区域性的资历框架质量保障网.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我国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是: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设立专门的质量保障管理机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建设的数据信息平台,制定全国统一的质量保障标准,扩大质量保障的社会参与,加快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化对接.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是规范具有举办职业教育资格企业的法律.所谓具有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企业,是指那些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并经过办学资质认定的企业.从法律角度看,德国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开展职业培训,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开展职业教育.这就是所谓"教育企业"的概念.在德国,凡是具有办学资格的企业,被称为"教育企业",而作为有资格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就如同一个公益性学校一样,必须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而绝不允许通过教育来营利.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与劳动市场体系中存在多元资格体系分立、教育领域内部无统一基准、人力资源供需失调等问题,而构建综合性资历框架及标准体系是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针对这一主题,目前国内研究层面呈现从比较研究逐步深化并转向应然性及本土化研究的发展,国内实践层面呈现从领域或地方的积极探索转向综合统一的资历框架开发的需求。国外资历框架构建已经进入较为成熟阶段,并且在理论基础搭建、核心内容与结构构成、具体教育领域运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规律。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具有符合教育改革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协调发展的时代意义,结合中外发展背景与经验,未来我国综合性资历框架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构建学习成果导向的资格标准体系及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资格标准。未来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进一步发展还需在政策、理论与实践领域协同并进,守正出新。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怎样评价校长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注重"专业出身"。层级和资历是升迁的首要条件,学校管理者的成长路径通常要经历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几个层次。在校长评价方面,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德国与课程开发有关的职业资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资格研究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分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关系非常复杂,因此,对资格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德国与课程开发有关的资格研究,我们应系统讨论"对资格内容的研究"、"职业资格的效用研究"和"职业资格的发展预测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以期为我国开展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家资历框架是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桥梁,对于中国终身教育事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面对中国公民终身学习权亟须保障、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推进遇阻、不同教育体系下资格转换困难、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脱节等现实诉求,国家资历框架立法势在必行.事实上,中国资历框架的立法工作已具备坚实的法律与政策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学习权本位、公平性和开放性的立法原则,确立以立法服务对象为出发点,以学习成果框架为基石,以学分转换为核心,以组织管理为抓手,以质量评审为保障的统筹机制,才能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规范性和长效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层面建立能力本位学习成果导向的国家资历框架,是德国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梳理和总结德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要素,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资格标准的开发路径,对于我国构建和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具有明确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架起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与企业聘用制度之间的桥梁,畅通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产教融合。总结发达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先进经验,可归纳为: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构建资历框架标准体系、彰显证书整合功能、吸引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注重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等值沟通。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建设经验,建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综合性资格框架标准体系,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资格框架组织建设,完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构建普职等值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资历和资历制度方面的国家改革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建立统一的资格框架体系目前已成为各国热点。本次会议特别聚焦于:在改善机会和承认方面对持有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者的影响;对承认、提供和评估的实际影响、认证和质量保障程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实施改革的挑战;探索协调的国际行动以提高资历制度改革的成效。会议由欧洲培训基金会(ETF)召集,来自波兰的Agnieszka Chlon-Dominczak女士,摩洛哥的Jamal Eddine EI Aloua先生与Mohamed Slaaai Sen-nou先生,孟加拉国的Md.Nurul Islamb博士以及欧洲培训基金会的Arjen Deij博士介绍了各自的资格框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资格培训体制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考获证"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虽顺应潮流,为同等学力者提供了平等的从教的可能机会,同时也拓宽了师资来源渠道并提升了教师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但却也忽视了资历差异(经验)、个性差异(性向)与专业差异,直接导致了资格条件道德化、资格考试形式化、资格认定学历化等虚化趋向的滋生,影响了待入职教师职业水平的形成与发展;而资格培训体制与机制(刚性的教师资格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可以有效地消弭以上不足,又可以贯通成为在职、拒聘教师资格再评定的培训保障环节.  相似文献   

14.
乾羽 《教育》2012,(33):6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温岭虐童事件通报会上公布消息:当地幼儿园约四成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据媒体报道,幼师"无证上岗"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这似乎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没有资格意味着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没有资格意味着可能缺少一定的职业素养。于是,讨论思路指向了资格和证书——如果有了资格证,有了符合资格的师资,问题也许就能得到顺利解决。不知道这样的思路是否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的包容性、透明度和时效性,欧盟成员国改变传统以学习时长、机构类型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参考依据的做法。基于学习成果对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的学习领域及层次结构进行描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透明的资格信息,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的认证、比较、转换和累积功能。欧盟成员国基于学习成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实践对我国构建国家资历框架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或完善"国家资格框架"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融通性发展的一大要务。作为亚洲的先进国家之一,新加坡也构建出了自己的"国家资格框架"——劳动力技能资格认证体系。这一框架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框架"更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向,在新加坡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新加坡的"国家资格框架"也处于转型当中,逐渐向各国的普通"框架"靠拢:将该"框架"中的各种资质与中等教育及之后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颁授的正规学历、文凭等同和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湖北大学生在北京进修.他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如果能拿到这块"敲门砖",意味着成功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后,建立资历框架破解终身教育的制度瓶颈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重大课题.我国资历框架的建设采用了小步快走、分散创新和从阶段到全程、从区域到全国的建设模式,呈现了渐进性的特征.采用渐进模式的原因与庞杂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和既有试点工作的推进程度密切相关.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渐进模式具有竞争力缺乏和改革乏力等风险,需要通过主动调整相关策略来消解.  相似文献   

19.
我省2011年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校办学资质清查工作日前结束,20所中职学校不具备办学条件被取消办学资格。截至今年,我省已连续三年取消共计100余所中职学校办学资格。按照国家和省里相关要求,我省从2009年开始对全省举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校的办学资质进行清查,每年一次。在连续三年的资质清查中,有共计100余所中职学校被取消办学资格。  相似文献   

20.
"格"是一个常用词,跟"品格"、"资格"一类概念近义、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有没有格,失不失格,是马桥人对他人的基本评价尺度。一个人的资历、学历、出身、地位、信誉、威望、胆识、才千、财产、善行或者劣迹,等等,都会使他的格发生变化。——韩少功《马桥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