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 ,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 ,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 ,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轨迹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到完善期,而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仍处于发展期。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机理,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演进的,并呈现出高学历教育制度需求增加和院校培养制度供给合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创新,是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主体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多次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不同层次发挥作用,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变迁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师院后勤集资合股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分析,说明股份合作制的变迁是供给主导型制度的变迁,旨在说明高校后勤制度变迁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轨迹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到完善期,而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仍处于发展期.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制度变迁机理,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演进的,并呈现出高学历教育制度需求增加和院校培养制度供给合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变迁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师院后勤集资合股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分析,说明股份合作制的变迁是供给主导型制度的变迁,旨在说明高校后勤制度变迁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其特点是制度供给相对不足,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自身规定的内涵,在变迁和创新中存在固有缺陷.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等方式将正式制度的建设与非正式制度结合起来,可创新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两种模型。两种制度变迁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补充的。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由政权组织形式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转变的曲折过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行政色彩过浓。只有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运行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下教材供应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行学分制对教材供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教材供应方式已不适应学分制的需要,本文认真分析了学分制下教材供应的特点,提出了学分制下教材供应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沉重是中央政府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诱因;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现行的财政体制不改革,农民负担就仍有反弹的压力.因此,农村税费改革的趋势必然是财政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村税费改革彻底跳出“黄宗羲定律“怪圈.财政体制创新的内容包括: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事权范围合理划分财权;统一城乡税制;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奉天由于其独特的地缘关系以及不同于关内的行政管理体制而成为清末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地区。从现代化理论视角来分析20世纪初期奉天行政体制变迁的原因主要在于:奉天地区主权的逐渐被蚕食,迫使清政府力图通过行政改革,希望加强在奉天的统治;中央统治权威削弱,传统政治体制衰败,清政府也不得不进一步改变行政体制,实行预备立宪;在新兴阶级的推动下,奉天人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20世纪初期奉天行政体制的变迁既体现出整个时代的特点,也凸显出自身的个性,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全面解读,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条件、制度变迁的方式与过程、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僵滞、制度创新和制度均衡三个阶段所组成的周期,制度变迁的三个阶段都是由不同利益集团所主导的,在僵滞阶段即传统金本位制时期是由独占型利益集团-英国主导;在制度创新阶段 从金汇竞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创新型利益集团主导,即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从给;在制度均衡阶段是由分享型利益集团主导。国际货币合作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唯一供给机制。因而,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就是下个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一种契合于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为农民的实践和乡村秩序提供意义体系和价值规范,因此,它拥有自为的存在价值和内在的运行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将文化简单地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并用国家政权按照科层式的行政机制去推进,结果因违背文化的内在规律而使乡村文化建设陷入困境。所以,要实现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须根据文化的特质,改变当下农村文化的行政供给模式,实现农村文化的乡村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举制是清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清王朝的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晚清时保举制盛行,汉族地主势力以此为契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打破了满清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本文拟从成同时的保举制入手,谈谈它对当时官吏成分的转变也就是汉族地主势力的兴起所起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延续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趋势将会在 2 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保持并将愈趋稳定。制度变迁增强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全球化背景下庞大的人口规模、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从劣势变成优势 ,世界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给后发国家的经济以迅速成长的机会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建立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说成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 ,政府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得以有效发挥 ,五千年历史文化积累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价值得以重新评价和有效利用等等是促成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定位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与体制改革对高校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教师定位转变的几个对策,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金融危机源于国际货币制度的非均衡,制度非均衡的存在,又会引起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方式,并展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