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哈萨克语“与格”是在语言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格”,对其运用规律,有必要进行研究.所谓“格”是一种语法范畴,即“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名词、代词等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对哈萨克语“与格”在语言结构中与哪些词有关及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人称代词的复数概念,发现汉语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大致经历了语音内部屈折——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甘肃方言几类实词中存在的一些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话为参照,甘肃方言有几类实词如代词、形容词、动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很有特色。其中,武山、甘谷一带方言中的疑问代词“阿谁”很可能是从古藏缅语族的语言里借来,并作为藏缅语的底层一直被保留下来的。此外,甘肃方言代词和动词的一些语法现象还为当前汉语有没有“格”和“体”的语法范畴的讨论提供了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有关介词“给”的支配成分省略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介词能起到“赋格”作用,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讨论介词“给”所表示的格关系,主要有施事、受事、对象、目的四种;分析了①“给”单独出现的句子,②“给”与介词“把、被”共现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与不能省略的各种情况,认为在表示各种不同格关系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现象与一般介词不同。 1.1 Fillmore认为,各种语言深层的格关系是一致的。Fillmore所说的格关系虽然是深层语义的,但反映到表层上必然会有格的标记。就汉语来说,介词能起到“赋格”(Case-assign-ment)作用。汉语中名词的格变主要与句法有关,但作为语言材料的名词,却经常地、大量地用介词来弥补其词形变化的不足,介词代替了格变。因此,汉语介词表示了一种格标记,这是把格语法运用到汉语研究中的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称代词+的"不仅用来解释外语物主代词的词典意义,在汉语中也是表示领属的稳定形态.通过英语物主代词的英汉交叉分析及对"人称代词+的"的语内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应该划分物主代词.其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三种变异: "人称代词+的" "人称代词+0的"和"0人称代词+0的".这一分析符合汉语语法的内部规律、代词的特征,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英双向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人称代词的复数概念,发现汉语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汉语人称 代词的复数形式大致经历了语音内部屈折──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数”范畴(Number)是指“在语法中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主要是名词)的数目的含义”①。汉语和英语都有两数(单数和复数)系统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用“们”表示一部分名词和代词的复数意义,例如“我—我们”,英语用“—s—es”表示名词的复数,例如:“book—books”。 由于汉英语法中都存在“数”的范畴,所以,在目前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汉英语法“数”范畴进行简单类比,尤其是存在着将汉语的“们”和英语的“—s—es”简单等同起来的倾向。本文试对汉英语法“数”范畴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不同的个性和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格”     
《考试周刊》2015,(57):90-91
格是个语法范畴,在传统语法里,格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的关系。英语里现存两种格:名词属格和代词的主、宾格。C.J.Fillmore的格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深层语法,揭示了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示.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的持续,以及用于存在句表示某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英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通过词语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的语法范畴.通过分析,得出“着”在汉语中的表达不同语法意义时可以与英语中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指代词是汉语方言迥然有别于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讲座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加深对现代汉语(包括汉语方言)甚至古代汉语的认识,都不无价值。曲型黄冈方言区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西南沿江地带是二分的。黄冈方言中指代词有“姐”系和“绝”系两种形式,前者可用于对举指别、强调程度,多在句中充当某一句法成分,也可以单用;后者只用于指别处所,必须单用。  相似文献   

12.
语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却又是异常复杂的问题。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个历程 ,语义虽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作为方法论来看还未达成共识 ;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拥有显性的形式手段 ,而是一种语义型语言 ,因此语义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名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名动形三类词同句子成分基本对应。汉语中却呈现出不对应现象,词类活用很灵活。这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关系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汉语中名词的灵活性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词形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渭南方言的词形变化在其变化形式及语法意义方面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特点主要通过一些特殊形式的词缀、重叠和语音曲折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语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语言类型不同、语法结构迥异的蒙古语提出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蒙古语-qu动词与不定式动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它们“兼具动词与静词特征”这种双重性,但不能因为英语(等)的不定式动词一般都可以用-qu动词来翻译,就可以得出后者亦即“不定式”这样的结论.从蒙古语-qu动词与英语不定式的“非限定性’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看,“蒙古语有动词不定式”的见解不符合蒙古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着眼于研究语言如何将人们经验中的现象建构成意义,这种将经验转变为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选择和建构,这一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语法和语义,意义和形式之间地辩证统一关系。语法隐喻概念的提出正反映了这样的理念,它体现了语言与其所表现的现实之间的对应和变异关系,它是扩展经验建构语义资源的手段,是语言自身意义潜势的自然延伸。名物化是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实现方式,它在英汉语篇中均大量存在,但表现形式有异,本文试图探讨名物化在翻译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形式和意义转换的。  相似文献   

18.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述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是语用中的转义。  相似文献   

19.
汤燕 《培训与研究》2009,26(10):21-24
词汇化模式理论揭示的是语言中意义和其表达形式(外在的语言形式)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表达相同语义范畴,不同的语言往往采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词汇化模式可能也是有差异的。本文运用词汇化模式理论来对比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运动事件的表达的差异性,并分析这种差异对语法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Dual number,as a special kind of plural number,hardly attracts attention although English grammar about number is so self-contained.Dual case,once an important grammar category in Old English,now has vanished in English language.A contrast was mad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ual conceptualized nouns,verbs,prepositions,pronouns,quantifiers and affixes.It is supposed that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facors do bring the common and diversed forms of dual concepts in the two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