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体育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这既是体育功能价值的体现,也彰显了体育回归生活的本质。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融合,应聚焦于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课后体育服务、青少年体育竞赛、校园足球发展以及运动处方应用等5个重点领域。在对重点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推进和深化改革,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实际效能;秉持体教融合理念,构建和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注重内涵发展,发挥校园足球体质健康促进作用;实施精准治理,加强运动处方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体教融合的几种观点,从逻辑学的视角对体教融合概念进行了语词定义,指出了体教融合概念目标定位高、融合程度深、融合内容广、融合状况复杂的特征,探析了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体育法制体系3个方面对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李俊逸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5-195,197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的今天,探究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研究分别从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深化体教融合政策颁布为契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地梳理了过往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现实困境,同时总结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全球化、顶层设计等方面新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促进学校体育实践发展、提高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目前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存在运动风险法治管理机制缺失、实践发展得不到保障;课程设置零碎化、重复化,“育人逻辑”彰显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优化,“育人能力”有待加强;校园竞赛体系不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缺失等现实困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发展问题,顶层设计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民众“体育无用论”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内驱力;信息技术变革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学校体育面向未来发展应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育人逻辑与甄别逻辑的对立统一和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的深度接轨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5.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优化改善。本文从教育理念本质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浅谈“体教融合”现有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提出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任务,但中小学生的运动发展却面临着“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学会”,而中小学生的健康促进则面临着“体质连续40年下降”的局面。科学运动和健康促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是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历史责任。但运动发展与健康促进之关系素有争论,甚至有“技术与健康之争”的极端观点。研究认为,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是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的关系,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体育“大单元教学”对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具有方向性意义,“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即“体育走班制”教学更是代表着未来科学运动课程的教改方向。大幅度大面积地提升体质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前提,有效提升体质要求着“三精准”的新策略与新工作。在“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必将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相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教学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来分析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更好地明确学校体育改革方向,学校体育中将体育和教育相融合,改进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体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20,(4):72-7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方位的学校体育进行阐释。结论:学校体育迎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学校体育改革,构建学校智慧体育势在必行。建议:坚持"以体树人、以体育人、以体化德、育体铸魂"的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校体育顶层设计,精准谋划学校智慧体育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夯实学生体育基础,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9.
高翔 《辽宁体育科技》2023,(1):116-122+134
剖析体教融合指导意见提出时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思考解决体教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对策。结果显示:新时代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协同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竞技体育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之间的矛盾转向了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体教协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普及科学认知,体育纳入高考;政策鼓励引导,支持多元服务;依法提供保障,建立监督机制;实施制度指引,经费专岗专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体教融合发展中引发的新矛盾。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7,(6):44-46
体育中考已成为中学体育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贯彻执行中央七号文件的背景下,全国各地进行着体育中考改革,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文章分析了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体育课质量、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各级学校进一步认识体育中考改革的重要性,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依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了中考体育的现状,结果得出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中考体育带来的应试教育,结论和建议中指出中考体育应增加测试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技能性强的项目,实施阶段性测试,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的测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尝试将中考体育项目引入小学课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中考体育项目引入小学课堂,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无明显影响;实践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所提高;实践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效果、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实践组学生的课余锻炼和家长支持度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了解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对初中生体质水平产生影响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将1995-2014年间5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13-15岁初中学生的肺活量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均值每5年分别进行两两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并将每一阶段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统计结果与1998-2014年相应阶段武汉市体育中考项目进行对应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中考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和多种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应试教育"现象,且在参加中考的年级更为明显。建议科学设置体育中考项目,可设必测和选测项目两类,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应避免初中体育课"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急功近利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起重要指导作用。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为主,对精神明建设起积极作用;同时,它又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而体育教师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梳理、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中考体育计分办法的历史与现实等关问题进行审思,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指出:我国中考体育计分方式主要有合格制(即达标制)、等级制(三等制、四等制、五等制)与分数制(加分制与减分制)3种,各种计分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均有出现。2020年我国中考体育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分数制将逐渐成为主流,体育中考分值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在"双减"政策和体教融合政策等背景下,我国中考体育计分办法深化改革需要从考试项目与标准的难度博弈、分数评价与等级评价的优劣博弈、体育与其他科目的权重博弈3个维度进行思考,不断提高中考体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校园体育”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以及学校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提出尽快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体育教育信息化工程 ,以提高校园体育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提出“数字校园体育”的构想 ,并构建了“数字校园体育”的基本架构图表 ,为研制开发“数字校园体育”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这是一个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困难在于"一小时锻炼"的三个组成都存在问题:(1)国家规定的体育课严重开设不足且体育课教学质量低下;(2)体育大课间的形式与内容的贫瘠导致的无力和低效;(3)传统的"班级体育活动"名存实亡。而其背后的根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和思想影响、依法治教的不严、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校园运动安全的干扰和处理机制不力。要实现"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必须精准地逐一对上述诸多困难和阻力源进行分析,还要找到其动力源和应该进行的工作。为此,对"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问题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高考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阐明体育高考目标体系的错位问题。意义:理清体育目标,有利于体育课程、课余体育活动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高考如果加入文化高考的范畴,从客观上的确可以提升体育的社会地位以及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但从体育高考实现的现实难度以及与体育本质关系的矛盾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考试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考试制度本身以及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的严重错位。结论:建立两头紧、中间松的"哑铃型"学校体育锻炼模式可能才是现阶段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素质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试体育”教育不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应实施“素质体育”教育,即以体育文化素质为导向,以体育心理素质为中介,以身体健康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