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从思想启蒙、政治改革、文化革新三个方面就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作出新的评价:作为启蒙思想家,他影响及于几代人;作为杰出学者,他做了广泛的开拓性工作;作为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立宪政治,从戊戌维新、立宪运动到反帝制复辟,为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作了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2.
受到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风会党实现自身政治任务的政治意图所决定,晚清会党也积极参与了反洋教斗争;晚清会党在反洋教斗争中,往往能够依据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当时下层民众普遍的反洋教的社会情绪,采取较为灵活的斗争策略对外来侵略势力和清政府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大量的史实也表明,会党在反洋教斗争的过程中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寄托了很多身世之感,他笔下的游侠,以布衣身份行侠民间,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性溶铸在血液中,外化为一种天生的秉性,他们不求闻达,但其名气和声望却不亚于达官显贵;作者歌颂游侠,与批判汉代官场、上流社会的道德面貌相表里,矛头直指当朝政治。蒲松龄生活在各种矛盾尖锐化、白热化的时代,在阶级压迫面前,他主张反抗,以暴易暴。他笔下的侠客多是独行侠,往往依靠个人力量去扶弱济困,行侠多是针对具体的个人,具体的事,在行侠中还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塑造了不少光彩照人的女侠形象,多数是用自己献身的方式来完成她们行侠仗义之举,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而且功成身退,施恩不图报。《刺客列传》中的复仇形象,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聊斋》中的女子复仇形象有三种类型:智慧型复仇、异术型复仇、幻想型复仇,多是报私仇,但他们反暴政、反强权、反邪恶的精神同样感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凝结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他领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经济条件;他大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政治基础;他主张精神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为依法治国创造了思想化氛围;他要求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法律支持;他积极推进法学教育事业,为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邓小平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环境。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倡导主化;必须加强校园化建设,积极引导亚化;必须完善校园网络管理,抵制反化。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以其清高的人品和诗品受到当时和后代文人士大夫的景仰,在他思想中的隐逸情怀虽很浓厚,但这并非他思想的主导;身逢盛世的他埋头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中举登科,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终因落第而回乡隐居;孟浩然的隐逸除了受到当时时代风尚的影响外,还与他的个人遭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东阳是明中叶一位重要的阁臣。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廉;为明中叶政局的稳定,不道余力,尽职尽责。但正德年间。由于他不得不独留内阁,虚委过太监刘瑾,而招致世人许多非议,指斥他“贪恋相位”“节操大亏”。本文以他在正德年问的政治活动为依据、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透过政治活动的现象对其本质作深入探讨以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还李东阳一个公正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期,梁启超由拥助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乃是一个思想演进过程,梁袁思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宪政治与独裁政治的分歧,二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梁氏的战斗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发表,是他高举反袁复辟帝制义旗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文坛,能当“纯儒”两字的只有陈寅恪。陈先生一生只知治学,不愿为官,不关心政治.不参与党派之争;陈先生提携后进,但结党而不营私,从不搞门第之争;陈先生学贯中西,但始终以国学为自己的研究重心,他学西学只为更好地研究国学;陈先生一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眼盲、膑足,仍坚持上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其政治策论著作《策林》中提出来的,它是白居易的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而体现这种理论主张的讽谕诗又是在他作谏官前后为配合政治进谏而写作的,这决定了他的诗歌理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封建的政治价值。这在白居易时代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现代的研究者惑于其诗论的政治色彩,对他的诗论评价失实。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明确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在白居易诗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青年时代就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刚直不阿的可贵品德。在与腐朽政权和反动政客的多次斗争中,他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畏强梁、不贪富贵的圣人品德;加入革命队伍后,政治环境虽然大不相同,但他同情无辜弱者、敢于抗争的刚直品德一如既往;他在多次政治运动中充分体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侠肝义胆、奋勇抗争的高尚品德。今天学习徐特立的圣人品德,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把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他引领经学走出哲学化域地,力开朴实学风,他奠定了朴学的学问基础,影响卓,光照后人,被后世公认为是“清初三大儒”中奠定清朴学思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的小说大多以黑色幽默风格表现20世纪那个黑暗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失去自由的生存状态,显示无知统治有知的社会秩序的极其荒诞与可笑,具有很强的政治反思与文化批判的意义。但他局限于个体人生经验的思维方式。由此而来的人物结构的二元对立模式,又造成他的反鸟托邦小说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4.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有严重失误的政治运动。导致扩大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当时:错误地实施了“引蛇出洞”的策略;错误地运用了群众政治运动的形式;不慎重地采取了支持大字报的态度;主观地定任务、分配右派分子指标;不恰当地、随意给人扣帽子等做法。反思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那段历史,找出当时实施策略与采取方式、方法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以期引以为鉴戒,从中获取教益。  相似文献   

15.
赖红卫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2):31-36,78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向,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从经济角度看,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从用人为政方面看,统治前期知人善任,后期多疑善猜,终受蒙蔽;从统治手段来看,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尼采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尼采关于艺术、宗教、道德的著作中概括出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尼采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反德意志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民主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女权主义,并且指出,尼采的政治哲学观点都是以超人哲学和反基督教学说为根据的。论文纠正了对尼采政治观点的某些错误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尼采被称为反道德主义者,他也这样自称。但他并非没有道德理想。尼采的道德观以强力意志思想为出发点,把强力意志作为道德和善恶的标准。凡是符合强力意志的,就是道德的,就是善;反之,则是不道德,是恶。尼采把道德区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并在这两种道德的对比中阐明了他的道德观。他提倡主人道德,其本意在于造就一种新的理想人格;他对于奴隶道德的批判,有破坏传统旧道德的积极作用,但也包含着全盘否定历史上的道德遗产的倾向。尼采的新道德观同其审美人生态度和提倡酒神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反对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认为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超越于善恶之外。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的人民民主思想张敬让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为中国民主革命英勇奋斗了一生,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成功,但他的人民民主思想,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孙中山的人民...  相似文献   

19.
管仲、伍子胥、士燮是春秋时代的名臣。苏轼对管仲的评论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在充分肯定其政治军事才能及成就外,还对他的为人做了批评;对伍子胥的评论主要从人情人性出发,充分肯定了他为父兄复仇的合理性;对士燮的评论则主要是赞扬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开掘作为反秦革命风暴中涌现出的一代群众领袖、布衣皇帝刘邦身上所具有的新质素:他思想的开放,他与群众的联系,他的政治艺术,他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观念的品格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