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郑徐婧 《小学生》2007,(4):33-33
你们知道吗?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最近闹起了别扭,形成了势不两立的两派。这不,又有一位女生和男生吵架了。为了尽快摆脱男生们的纠缠,女生们一致同意跟男生们开一个辩论会,看看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赢的那方就是老大。可是辩论什么呢?对了,就辩论“男生女生谁厉害”!  相似文献   

2.
谁不做作业     
爸爸:“你们班里谁最懒,不做作业?” 儿子:“不知道。” 爸爸:“你想,当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时,你东张西望不学习、不做作业,难道这还不懒吗?” 儿子:“我们班最懒的不是我,是我们的老师。大家都在做作业时,他总是东张西望。”,,二二巨、谁不做作业@任万良~~  相似文献   

3.
南京一个高三女生一定要看“超女”,把欣赏“超女”看得远比高考重要,惹得她的父亲扇了她两耳光。于是,教育官员与专家们质问了“,迷惘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信仰”。几个初中生戏弄一个智残孩子,对路人的指责,他们怒斥,“关你X事!”于是,官员、专家们质问了,“冷漠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同情心”。一位父亲收到上大二的儿子来信,信中大发雷霆,责怪父亲以前两次钱都寄少了。于是,官员、专家质问了,“自私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感恩心”。几个中学生在网吧为争抢一个座位,就召人把一个学友砍伤。于是,又质问孩子了,“狭隘的孩子,谁偷走了你们的宽容”。一串质问语,对仗工整,用词严峻,想来表情更是一脸圣人教诲之容,居高临下,道貌岸然。然而,这番质问让人动容之后,细细一想,是不是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更应该质问谁?以那个高三女生来说,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就被书本和练习的海洋灌注得晕晕乎乎,到了高三更是全身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难得有机会看一下“超女”,何罪之有?是不是看了“超女”就等于丢失了“信仰”?这是什么样的教育?“信仰”又该是什么呢?青少年在道德成长过程中是怎样接受教育和接受怎样的教育呢?在家庭,满耳都是唯有读书高,是灌输高薪白领阶...  相似文献   

4.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眼睛忽然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问每一个来看他的学生:“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实践吧”什么的。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地”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5.
有高考排名就有状元,有状元就有新闻的追捧和炒作。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喜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身影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6.
谁来当爸爸     
强强、明明和小朋友们在~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可刚一开始就为一件事争了起来,那就是“谁来当爸爸”。“我来当爸爸,因为我比你们长得都高!”强强说。明明很不服气:“你瞧你的衣服扣子都掉了,这样子能像爸爸一样去上班吗?看我多整齐。”“你又瘦又小,哪像爸爸们那样干活有力气?”明明和强强谁也不让谁,都要当爸爸。这可把小朋友们难住了,选谁好呢?强强的确长得挺高,力气也大,当爸爸挺像的,可明明总是穿得整整齐开,而且还那么会讲故事,也挺像个爸爸的,怎么办呢?总不能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我14岁就会背。在以后不多的一点儿革命实践中,我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话办,凡事先整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问题不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而是谁是“我们”整不明白了。过去一块儿耪地一块儿挖煤的哥们儿,后来做生意发财了,开了公司开了工厂办了大农场,雇用了一群过去一块儿耪地挖煤的哥们儿,这些人算是“我们”,还是算“敌人”,或是“朋友”?后来终于整明白了,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也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李小龙,你又被强仔揍了吗?”何海见李小龙脸上有一处青肿,问道。李小龙用手揉了揉伤处,问:“还看得出吗?”何海说:“强仔太过分了,我们告诉老师去。”李小龙想到打架前和强仔约定“二人决斗,谁告老师谁孬种”,便拦住了何海。  相似文献   

9.
谁是金蛋王     
连词想象作文主题词:奖章母鸡撒谎点击精妙:“母鸡”、“奖章”,不用说,这准和母鸡间的什么比赛有关。母鸡间会有什么比赛呢?比谁美?比谁重?比谁下的鸡蛋大?再看看“撒谎”,呀,这里面可有故事了。谁撒谎了?撒了什么谎?怎么撒谎的?是撒谎了吗?这一连串问题问下来,是不是已经在脑子里构想出一个好故事了!一天,养鸡场贴出一张告示:本场定于2006年9月1日举办金蛋王大赛,愿意参赛的母鸡请在8月31日前将鸡蛋送到养鸡场办公室,届时我们将评出最大最重的鸡蛋,蛋的主人将被授予金蛋王称号,并获得一枚用24k黄金做成的金蛋奖章。金蛋王大赛组委会2006年…  相似文献   

10.
谁当喇叭     
开往歌剧院的公共汽车,半路上突然停住了。猴司机回头问乘客们:“请告诉我,你们谁的声音最响亮?”坐在车上的小鹿、小羊和小鸡都不做声,只有青蛙大模大样地站起来:“那还用问?我是歌星,我的嗓子谁也比不上。”  相似文献   

11.
A “李小龙,你又被强仔揍了吗?”何海见李小龙脸上又有一处青肿。李小龙用手揉了揉伤处,问还看得出吗?何海说:“强仔太过分了,我们告诉老师去。”李小龙想到打架前和强仔约定“二人决斗,谁告老师谁孬种”,便拦住了何海。“强仔柿子专挑软的捏,就看你个子小体力弱,才时时找你当陪练,他不就从业余武校学了点花拳绣腿吗。”何海见好友受了欺负,自然要忿忿不平,“我替你去出这口气,我们这就去约他今天放学后田径场上见。”李小龙满是感激地看着个子高出他一头的何海,可嘴上仍是说:“算了,我要自己来打败他。”见何海的狐疑神色,他又加重了语…  相似文献   

12.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学男生在年龄上已称不上少年,但也正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之时,也是展示其冲天豪气之机,更何况大学校园又恰好是表现男生十八般武艺的大舞台,因此男生们各自的绝活尽管施展,各自的魅力尽情释放。我是男生我怕谁?  相似文献   

13.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前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  相似文献   

14.
谁动了谁的奶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听了一堂“好评如潮”的课。其好评主要集中在“教师从头到尾共有近百个提问”——据说是“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真正实现”了“双主”。一堂课,我记录了:1.所有的提问;2.41位同学中多少人接受了提问?3.回答问题最多的是谁?4.谁回答了“关键的问题”?因为几乎出现了所谓经济学中的“帕累托现象”,即几乎20%的人回答了几乎80%的提问(其中一个佼佼者回答了14个提问)。于是有下述联想: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  相似文献   

16.
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大人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我们孩子。这一次期中测试刚完,大人们又讨论开了,“你家的孩子成绩不错,是个好孩子!”“我这孩子不行,唉,真是……”难道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孩子吗?那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好孩子”、“坏孩子”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7.
宋江发现,每次开会时,底下的手机总是响成一片,于是他宣布,今后谁开会时不关机,当月奖金泡汤。这一天,又召开了全体大会,会议进行不到五分钟,就听到一阵手机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大家伸长了脖子,幸灾乐祸地看着宋江到底是怎么样抓住手机的主人的。只见宋江全场扫视了一眼,语调威严地说:“李逵,是不是你的手机在响?”李逵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是,是我的手机在响。”“那就扣发你这个月奖金吧。”“哗”底下一片惊讶,真神了,宋江怎么知道是谁呢?有不少人偷偷地关了手机。这一切被武松看在眼里,武松冷笑:谁不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小车司机,托儿,这一定…  相似文献   

18.
剑 桥 大 学 一 位 德 高 望 重 的 老 教 授 , 告诉在又 一 批学 生临 近 毕业 时,他忽 然 患了 眼疾,自称 失 明了 。 非常 敬 仰 他 的学 生 们 纷 纷 前 来 看 望 他 , 他 问 每 一 个 来 看 望 他 的 学 生 :“ 你是 谁 ?告诉 我你 究 竟是 谁?从 什么 地 方来 ?学什 么 专业 ?小时 候幻 想 干什 么?毕 业后 准 备到 什么地 方 去? 将来 准 备做 什么 … …” 同学 们 感 到 老 教 授 在 眼 睛 失 明 之 后 居 然 这 样 关 心 他 们 ,都很感 动 ,就 把各 自的 具 体情 况和 想 法…  相似文献   

19.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请不要践踏花草!”可他却在草坪上拍照。问他为什么?他满不在乎:“别人也这样做。”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超载!”可他的中巴却塞进了19个小学生。问他为什么?他十分惊讶:“交警没看见。”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随地吐痰!”可他却把痰吐在花坛里。点评小诗虽然读来诗味不算浓,但作者对践踏规则的行为深恶痛绝,还是不难察觉的。违规行为与规则的对比,有助于主题表达。结尾对于遵守规则的呼唤,其实也是对文明社会的呼唤。问他为什么?他瞪起眼睛:“关你什么事。”谁说没有规则?规则就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真热闹.因为IT人忙着找奶酪。为了争夺企业用户,新浪和搜狐打起了新闻战.263也不甘寂寞.向免费邮箱宣战,5月.263邮箱将全面收费。网络在过了“烧钱”的冬季之后,大家都开始负责地问:我的“奶酪”在哪儿?春暖花开,“校园网”“校校通”“远程教育”这些新词的出现预示着又一块“奶酪”要熟了。在丰厚的利润、广阔的前景,巨大的潜力,上有政策导向、下有民众关心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面前.所有的厂商都在问:谁来动这块“奶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