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谭晓波 《家教世界》2013,(9X):76-77
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以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也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从人才素质的培养出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中习作。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3.
漫画,是一种以简洁的线条、夸张的技法、奇特的造型来表现丰富内涵与幽默情趣的艺术形式。小学生对漫画"情有独钟",恰如其分地运用漫画,开展习作教学,常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咀嚼生活百味,陶冶生命情操,开启多元思维,享受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修改是一个教学难点。习作互评能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习作互评的作用,明确习作互评的标准,掌握互评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钮维 《时代教育》2009,(6):206-206
就学生习作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学生习作的能力由其兴趣和创造力决定,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创造力,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7.
从小学升入初中,习作方面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小学那种较为简单地写句、写话、看图说话的模式,也不能完全是随心所欲的日记式作文。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语对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状态的反思,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现实中,但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习作评语雷同,只关注工具而忽视人文,使得评语千篇一律,成为了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瓶颈。教师要强化三种角色,才能真正写好评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项晓英 《家教世界》2013,(4):281-28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例举目前小学语文高年段习作指导中出现的误区,且提出了如何矫治误区的对策,目的通过小学语文高年段习作的正确指导,使学生乐于写作,真正提高写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叶书亭 《考试周刊》2013,(63):59-59
文章从课程理念精神出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挖掘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观察、想象能力,锤炼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技巧,从而发展习作素养等论述。  相似文献   

12.
陈培康 《考试周刊》2012,(68):48-49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时空传统,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想象,开拓习作教学空间.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教学,该如何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从笑猫微日记、哈利波特微场面、藏地微故事接力赛三个方面试水学生微习作,尝试开启学生写作般若,提升学生生活观察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陆红梅 《甘肃教育》2011,(14):30-30
学生习作大多停留在被动应付的层面,缺少自信和兴趣;想象苍白.缺乏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使得大量鲜活的习作资源被白白浪费,从而影响了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突破陈旧理念的束缚,重新审视传统习作教学的得与欠,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也是语文教学创造、创新空间最广阔的一个领域。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拓宽生活视野,积累习作素材,增强情感体验,为习作教学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华玲 《考试周刊》2013,(51):58-5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将带领学生顺利地走进轻松作文的殿堂。文章对作文激趣三技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浮华汰尽显本色,简简单单学语文:多背,广读,勤写,当为语文学习最质朴的规律。三个规律中为之重点的就是"写"。"写"可以让孩子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而评价是学生习作中一个不可小觑的过程。学生习作后及时有效的获取评价信息是学生获得再次习作的内在动力和催化剂。本文针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评价方式的落后、无效。基于这个原因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措施:尝试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化习作评价方式,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评价"成为孩子习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敢写、想写,乐写;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知道习作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消除习作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读、评、议中修改作文,不断提升习作水平,享受创造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吉利 《教师》2016,(4):64
作文可以记录美好的过去,可以抒发真情的实感,可以写下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产生既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本文对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以及习作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谢阿完 《考试周刊》2013,(20):61-61
小学生的作文多数存在内容空洞、语言枯燥、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作文素材而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身边存在着大量的习作资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心体会、用心积累、开心应用,使他们心中有物,笔下生情,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